陈爱军
关键词:内部控制 财务风险 医疗退费 风险防控
根据相关文件要求,我们越来越重视内控控制。但是,现阶段针对医院内医疗退费情况的研究比较少,并且随着医院现行交易的逐年增加及院内信息化的发展,医疗退费的管理方式也有了很大变化。本文从日常关于医疗退费方面的管理弊端出发,从流程和医院职责分工及信息化的管理等方面提出一些增强医疗退费管理的建议。
医疗退费一般分为急诊退费、门诊退费和住院退费。因为住院退费是由医院和新农合、医保等机构共同操作,因与其联系紧密,操作流程、权限等方面控制的很严格,财务风险相对较低;急诊、门诊退费次数较多,涉及多科,有很多的特殊情况,是发生退费风险的高发点。因此本文用门、急诊退费当做研究对象,统计某医院的退费相关环节,然后将退费的环节进行梳理,查找漏洞,达到降低风险、增强内部控制的目的,某医院的医疗退费规定如下。
(1)已取药的患者,在符合医院相关“退药”制度的前提下,药房应按程序回收药品,并在系统上做退药处理,在发票上注明原因并签字;相应化验、治疗、检查等费用已缴纳并且科室已收到执行,但实际因为特殊情况未进行的,经执行科室的医生审核,再由开单处注明退费原因及签字;如科室未能执行,患者拿发票至开单处,由开单医生审核并于发票上签字、写退费原因。
(2)上述步骤完成后,收费员在核对、确认后方可退费,不是当日退费,需门、急诊主任或者负责人签字确认。
(3)要求患者对金额确认后签字,工作人员回收原始发票,退费完成。
(4)医卡通患者退费时,收费员需要核实患者的有效证件信息是否与医卡通一致,一致后,执行退费。
该退费流程较为完善,能做到覆盖退费基本环节,但是否与医院内部控制、财务管理等密切吻合,仍需进一步证实。
(一)退费流程仍然需要优化
上述医院的退费规定要求,已执行的票据需要开单医生签字并写明退费原因。但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存在医生只签字不写原因的现象。此举动和相关规定冲突,对于此类情况,一种处理方式是窗口直接退费,另一种方式是窗口按规定执行,要求患者找相关医生标明原因后退费。此举带来很多重复性工作、降低患者满意度,容易产生投诉等医患纠纷。
(二)退费审核的权限非常宽泛
未实际执行的费用,需要开单的医生审核方可退费,但因为患者退费的时间有跨度、医生工作排班等因素,部分医院允许同科或跨科医师代为审核退费,此类规定存在很大随意性,对科室管理不利,也削弱了后期监督退费管理。
(三)医费长期挂账
部分患者会存在将医疗费用的余额挂账的情况。此举易造成“真空”资金管理,使不法分子有可趁之机。
(一)优化医疗退费相关流程
退费手续优化,开单的医生需签字并在系统上填写原因即可。这样能够完善退费程序内控,便于后期统计、分析、调取退费原因。
(二)明确退费审核的权限
建议把开单医生退费审核的权限界定在科室内部,这样有助于本科室了解科室业务的开展情况,能够规范退费手续和流程,增加医院收入和內控力度。
(三)合理清理余额长期挂账
现有制度尚未明确医疗费长期挂账的问题处理,综合医院内控建设的需要,建议相关部门尽快对医疗费余额长时间挂账的问题给出相应的政策指导和支持。
综上,对当前医院医疗退费财务风险的内控应引起相关部门、人员重视,做到及时自查,对医院医疗退费财务风险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策略,根据相应的策略去实施,发现不合理处及时改正,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李明.简论口腔专科门诊退费管理策略[J].财讯,2018(36):192-193.
[2]李瑞华,寿纪霞.医院医疗退费财务风险防控研究[J].卫生经济研究,2018(7):69-71.
[3]李丹.医疗结算环节的退费管理[J].中国校医,2018,32(11):876-877.
[4]梁康.新医改形势下医院医保结算管理思路与实践[J].会计之友,2018(5):101-104.
[5]谢菊云.医院预收医疗款管理审计浅析[J].商情,2017(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