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 四川 成都 610000)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拓深,各种资源逐渐突破空间的限制,人力资本在世界范围内流动也是大势所趋。很多研究已经证实,全球人才与全球竞争力密切相关;与此同时,人才的短缺会影响人才的国际流动,人才流动反过来又会对人才的短缺产生影响。在这个多重影响之中,各国都不愿意在其中落跑,都在以其自身的竞争优势参与全球的人才竞争。不同国家根据国情不同,培育全球人才的出发点和实际举措也有所差异。本文就中国和日本为案例,分析两个国家培育全球人才的背景、举措、效果和异同点。
(一)中国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多方便都取得了飞跃性的发展,成为国际社会中举足轻重的一员。面对逐渐深化的全球化浪潮,中国自然希望培育能够适应这种趋势的人才,助力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发展。根据中国当下的国情,本文认为中国希望培育国际人才有以下几个类型:1.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事务能力的中国人。当今中国发展迅速,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需要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够处理国际的人才。在经济方面,需要能够适应多元文化的人才,处理国际商贸经务,帮助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时处理与在华外企的经贸问题;政治方面,需要能够代表中国人才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事务中为中国发挥效用。2.吸引海外精英来华。中国正处于急速发展的阶段,需要各行各业的的顶尖人才帮助国家在各个方面实现发展。
(二)日本
日本希望培育国际人才主要是从经济方面进行考量。一方面,日本的人口和国内市场都在萎缩(见图1),所以日本需要扩大海外市场来销售产品和服务,因此日本需要培育有具有国际商务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日本的老龄化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劳动力短缺阻碍本国经济的发展。从图2可以看到日本65岁以上的人数在持续增加,而年轻人(15岁以下)和工作年龄(15-64岁)以及总人口在下降。为解决劳动力短缺这一问题,日本需要大量引进外国人员,以满足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图1 日本人口数量统计图①
图2 日本人口结构统计②
(一)中国
1.培育本国全球人才
(1)为中国学生和学者提供奖学金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csc)提供各类奖学金,鼓励学生和学者出国留学。目前,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已与欧洲/美国/亚洲/澳大利亚大学建立了合作项目。申请者可以申请这些合作项目,也可以自己申请大学,获得大学录取后再申请中国留学基金会奖学金。申请者所申请到大学或学科在国际上的排名越高,获得奖学金的可能性就越大。
(2)鼓励中国青年到国际组织工作
2018年12月,联合国大会全体会议决定从2019年至2021年为会员国制定新的预算分摊比额表。中国在联合国经常预算中的份额从7.92%上升到12.01%,超过日本位居第二。然而,与高额会费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联合国工作的中国人并不多,尤其是担任高级职务的中国人。根据联合国报告,目前联合国系统中方人员总数为450人,仅占联合国人员总数的1.09%。在此背景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了解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的国际人才。第二届国际大赛”。
为此,中国政府做了以下工作:1.为国际组织选拔优秀人才。教育部在教育系统内选拔青年专业人才并向教科文组织推荐,鼓励各单位推荐具有突出专业能力、相关领域国际交流合作经验和较强语言能力的人选。2.组织“国际组织实习”巡回讲座。2018年,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长沙、南京、武汉和北京共同主办了“国际组织实习”全国高校巡回讲座。教育部大学生事务司、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际合作司不断加大对“大学生实习就业”的支持力度。从政策保障、奖励补贴、指导服务、国际协议、人才培养等方面,鼓励大学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3.资助大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中国奖学金委员会资助普通高校学生到国际组织实习,资助的对象是中国与相关国际组织合作项目实习资格获得的学生和自行申请获得实习岗位的学生,资助范围包括国际旅费往返、资助期内奖学金和困难地区资助,奖学金包括伙食费、住宿费、交通费、电话费、医疗保险费、一次性搬迁费、签证延期费、零用费等,补贴期限为3-12个月。
(3)鼓励青年人积极报名孔子学院志愿者
为了积极推广汉语,提高汉语教学水平,中国国家汉办推出了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以促进汉语文化在海外的传播,增进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相互了解,增进各国之间的友谊和交流。这项计划是国家汉办为适应当前世界汉语教学蓬勃发展而采取的新举措之一,它利用中国作为汉语发源地的人力资源,为世界上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汉语教师。
2.吸引优秀人才到中国
(1)全球专家招聘计划
2008年底,中国启动了“全球专家招聘计划”(简称“千人计划”)。该计划依托国家重点创新项目、国家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央国有企业和国有商业金融机构、各类工业园区(主要是高新技术开发区),引进能够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或者能够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学科的国家科技人员。目前,该计划通过以下六个次级项目(或类别)进行:创新人才招聘计划(长期)、企业家招聘计划、青年专业人才招聘计划、创新人才招聘计划(短期)、外国专家招聘计划、顶尖人才和团队招聘计划。
此外,各个地方也积极实行全球人才引进计划。2018年1月,上海启动“聚英计划”为外国人才申请永久居留、长期居留、人才签证、口岸签证等提供便利。2018年4月2日上午,包括瑞士诺贝尔奖获得者库尔特·赫尔曼·威里奇在内的6名外国人领取了在华永久居民身份证。2018年3月,北京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允许:”外国人才续签多次入境有效签证;获得中国永久居住权的科学家可以领衔国家科学和技术项目。中国籍高层次人才的外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享受外籍高层次人才配偶及未成年子女待遇,可通过申请永久居留“直通车”的程序,申请永久居留。”③
(2)为在中国学习的留学生提供奖学金
中国提供各类奖学金帮助留学生,包括中国政府奖学金/地方政府奖学金/孔子学院奖学金/学校奖学金/企业奖学金等。
(二)日本
1.发展国际化教育
从教育入手,培育本国的全球人才。包括:(1)2011年开始小学英语义务教育;(2)鼓励高校开展国际学士课程;资助各类高校开展短期学习、考察等活动;(3)资助各类高校开展短期学习、考察等活动。(4)“超级全球”计划从2014年开始实施,旨在提供能够培养全球领导者的世界一流学习环境,包括高中和大学。与此相对应的,许多日本大学都开设英语课程,也支持学生申请国际学习项目。
2.企业改革
许多大企业都在努力使自己的组织在人力资源结构和企业文化方面更加国际化。比如松下集团将大学毕业生的招聘转向更多来自日本以外的国家。而优衣库则是将官方商务语言改为英语。
3.吸引全球人力资源
日本实施了几项主要计划来吸引外部的全球人力资源。(1)日本交流与教学计划。“日本交流与教学计划”(外国語青年招致事業 Gaikokugo Seinen Shōchi Jigyō)是日本政府的一项举措,该计划引进母语为英语的大学毕业生到日本做助理教师,在日本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担任语言教师或教育顾问,或在地方政府和教育委员会担任国际关系协调员。(2)“海归”计划(returners)鼓励大学和学校接受“海归”,即在日本境外接受教育的日本公民子女。(3)允许非日本籍教师年获得国立(公立)大学的终身教职。(4)接受国际学生。日本计划在2000年底前接收10万名国际学生,这一目标是在2003年实现。在2008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到2020年日本要接收30万国际学生的新计划。(5)技术实习生培训计划。从1981年起,日本设立了技术实习生培训计划,主要为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外籍工人提供实习机会和技能发展培训机会。(6)积分制优惠移民待遇。日本计划对在日外国人采取“积分制”,分别对外国人的学历、资格、研究成果等打分,如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作为高级人才适用在留优惠政策。新的在日外国人在留优惠政策具体有:1.简化在留手续;2.适用在留期间最长的更新期限;3.原则上获得在日永住权资格所需的10年在留期间可以缩短为5年等。④
(一)中国
中国的全球人力资源培育无疑在许多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首先,在国家、地方政府和学校的支持下,越来越多的国人有机会出国学习和工作,成为了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够处理国际事务能力的全球人才。其次,通过上文提到的各个项目和计划,中国成功地吸引了一定数量的、各行各业的国际顶尖人才来华工作。据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统计,截至2016年1月。中国“千人计划”吸引了5208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再次,通过积极实行各项国际人才培育计划,加强了与中国与他国、中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加深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
(二)日本
日本成功地吸引了全球人才到日本。根据厚生劳动省的调查,截至2018年10月底,外来务工人员达到1278670人,同比增加194901人,增长率达到18.0%。招用外籍工人的企业194595家,同比增加21797家,增长率12.6%。按居住状况看,“专业技术领域”从业人员238412人,比上年同期增加37418人,增长率18.6%。此外,常住人口、配偶为常住人口等“按身份划分的身份”459132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1.1%。⑤
(一)相似性
中日两国都希望培养自己的全球人才,吸引全球人才到本国。两国也都从政府、企业、大学等层面采取了相应措施。
(二)差异
中日两国培育全球人才的不同点主要是出发点不同。
中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培养全球人力资源的主要原因是扩大国际影响力。因此,中国需要能够处理国际贸易、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中国力量的人才。同时,中国也需要国际人才和各界专家来中国,帮助中国发展。
日本培育全球人才的主要背景是人口。如前所述,日本人口老龄化非常严重,出生率和总人口都在下降。因此,日本需要引进国外人力资源来维持经济发展。同时,由于国内市场有限,日本也需要有国际商务能力的人来开拓国际市场。
【注释】
①statics Japan,https://www.stat.go.jp/data/jinsui/new.html
②statics Japan,https://www.stat.go.jp/data/jinsui/new.html
③http://www.chinanews.com/gn/2018/02-27/8455842.shtml
④https://kaoshi.china.com/japan/learning/274035-1.htm
⑤https://www.mhlw.go.jp/stf/houdou/0000192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