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佳昕 姜秀琴
(辽宁省大连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辽宁 大连 116033)
肝胆外科手术涉及肝胆、胰腺、脾脏等多种脏器,且肝胆外科疾病多病情复杂,增加了手术的不确定性。术后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更增加了患者的负性情绪,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1]。实施有效的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个性化护理是根据患者的病情、个性特点及需求实施针对性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2]。本文对个性化护理策略在肝胆外科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
1.1 资料:选择我院从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收治的择期进行肝胆外科手术患者115例,均排除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8例、57例。观察组58例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29~71岁,平均(44.92±3.38)岁,其中胆囊切除术15例、胆管切开取石术14例、胆肠吻合术10例、胆道引流术7例、肝脏、脾脏手术各6例;对照组57例中,男性33例,女性264例,年龄29~71岁,平均(44.92±3.38)岁,其中胆囊切除术16例、胆管切开取石术13例、胆肠吻合术11例、胆道引流术6例、肝脏5例、脾脏手术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护理策略。①健康教育:采取面对面讲解、集中宣教、专家讲座等形式,为患者介绍相关疾病的治疗以预防知识、手术方法、预后、注意事项等,增强患者对疾病的正确认知,进而提高护理依从性。②心理护理:通过护患交流沟通、情绪观察等形式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需求,通过鼓励支持、倾听等方式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以减少或消除其负面情绪。③术后个性化护理:为患者介绍放置引流管及其他治疗措施的重要性,增强患者的医疗安全意识;术后加强病情监测,告知患者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采取预防措施;做好引流液色、量、味的观察及引流管的观察,一旦引流液出现异常,应立即告知医师处理。
1.3 观察指标: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心理状态,两表均为分数越高,表示负性情绪越严重。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s)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包,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
2.1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比较 观察组术后恢复各指标均较对照组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SDS、SAS评分比较:两组护理前SDS、SAS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SDS、SAS评分比较(±s)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率比较: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5.17%(3/58),对照组为19.30%(11/57);护理满意率,观察组为96.55%(56/58),对照组为84.21%(48/57)。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7,5.06,P<0.05)。
肝胆外科疾病病情复杂多变、病情重,容易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加之手术应激性及对术后治疗效果的担心,患者容易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影响术后恢复。近年来,随着护理技术的发展,各种护理理念如临床路径、循证护理、康复外科护理等在肝胆外科手术中得到应用[3]。个性化护理是以患者的病情及需求为基础,根据患者的个体特点,从健康教育、心理护理、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病情监测等方面实施个性化护理措施,尽量满足其需求,以消除其负性情绪,提高对治疗和护理的依从性。个性化护理可做好有的放矢,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使护理更有针对性、规范性、科学性,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及护理质量。本组资料中,观察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SDS、SAS评分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与资料报道一致[4-5],也说明了在肝胆外 科围手术期护理中实施个性化护理对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改善其预后效果明显,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