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新乐
(江苏省新沂市人民医院 江苏 新沂 221400)
大量输血主要是指为患者进行输血治疗并且一次性输血量超过患者自身的血容量的1倍~1.5倍[1]。此种治疗方式一般适用于治疗患者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或者是由于创伤过大、手术等原因引起的大出血。而此种治疗方法由于为患者输入血量过大,将会引起患者身体出现一定程度的并发症,包括出现低温、凝血障碍、酸碱平衡紊乱等情况[2]。而当患者出现此类症状时若无法及时采取应急措施将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对患者的血液检验指标进行观察分析。本次研究即主要分析了在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血液检验指标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现具体报告如下。
选取我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1年间收治的需大量输血治疗的患者62例,男31例,女31例,平均年龄为(49.26±5.93)岁,出血原因:外伤36例,术中出血21例,消化道大出血5例。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情并签署有知情同意书,我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开展此次研究。
为所有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治疗,在24h内为患者进行红细胞悬液的输注量12~15U,平均为(13.69±1.08)U,并给予血浆输注400ml~800ml,平均血浆输注量(663.35±45.69)ml,平均输注速度为(7.59±2.21)ml/min。并测定输血前后患者血液检验指标情况。
分析对比患者在输血前后血液检验指标情况,其中使用贝克曼DxH8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患者的血小板含量,使用Sysmex CA7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使用罗氏Cobas8000分析患者的血清中钙离子含量。
将此次研究中所有收集到的数据输入SPSS19.0中进行统计学分析。并且使用t和±s检验和表示研究中的所有计量资料,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在大量输血治疗后,其自身血小板含量以及钙离子含量远低于大量输血治疗前,并且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明显长于大量输血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表 治疗前后血液检验指标情况(±s)
表 治疗前后血液检验指标情况(±s)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s)治疗前622.20±0.31189.57±54.6916.37±4.1922.57±3.81治疗后621.91±0.28114.69±51.6323.45±5.6137.49±5.69 t-5.4667.8397.96217.156 P-0.0010.0010.0010.001项目例数钙离子(mmol/L)血小板(×109/L)凝血酶原时间(s)
当人体受到巨大外力冲击导致出现心脏或血管破裂,或是由于手术引起了大出血时,常需要紧急对患者进行大量输血治疗以维持体内血液量。大量输血即是当为患者进行持续输血,并且血液量达到或者超过患者自身本来的血液容量的1倍~1.5倍,或者为患者进行持续输血,并在1h以内即为患者输注超过自身血容量一半的血液量,亦或是当为患者进行血液输注的速度超过1.5ml/(kg·min)时,均被认为是大量输血治疗。使用此种治疗方式能够较为快速的稳定患者身体血容量,以及防止患者出现由于血液流失过多或过快而导致的低血容量性休克等较危险的病症[3]。
而大量输血治疗对于患者自身除了有治疗效果,其同样有较大的概率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并且并发症将对患者自身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大量输血而导致的患者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均需要进行及时处理及时应对,否则将可能造成更为严重的结果,影响患者的治疗,甚至威胁生命安全。
对患者的血液检验指标变化进行监控即可较为有效的对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监控进而能够在患者出现并发症后进行及时处理与治疗。而根据上述并发症发生原因,患者出现并发症与其自身血液中血小板含量、钙离子含量、凝血酶原时间及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关,因此对于此几项指标进行分析观察即可对患者的部分并发症进行监控。
根据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体内的钙离子、血小板远低于大量输血治疗前,并且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远长于治疗前。两组数据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说明,患者在进行大量输血治疗后,其自身体内的血小板含量以及钙离子含量有明显减少的趋势,而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有明显增加的趋势,因此当观测到患者出现此类指标变化趋势时,即可初步判断患者可能发生了大量输血治疗的并发症,从而根据具体病症对患者进行应急处理。
综上所述,大量输血治疗后患者的血液血小板含量、钙离子含量将会明显减少,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将显著增加,注意检测患者血液检验指标变化有助于临床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