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海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国有企业有着难以取代的经济地位。长期以来,国有企业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其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问题,从辩证的角度来看这些问题是对国有企业改制的一个挑战,也是促进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发展的全新机遇。因此,本文从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角度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为提升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提出相应的举措。
内部控制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制度的基本前提,涉及到企业内部结构的调整。要想在国有企业内部顺利而有效地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就必须构建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体系。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并不符合企业发展的需求,例如:企业的管理层缺乏内部控制意识,受传统管理理念的束缚,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管理者并未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方面还习惯采用家长式的管理方式,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再例如:缺乏合理的企业组织结构和职责分配,目前部分国有企业权力过于集中,忽视了企业组织结构的分配与设计,从而造成责任和权利之间的混淆,有的企业员工身兼数职,混乱的分工现象大大降低了内部监督的效果,一旦发生意外,必然会出现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还有的国有企业缺乏具有凝聚力和激励作用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文化建设仅仅停留在口头上。
虽然我国国有企业与民营中小型企业相比,所面临的经营风险较小,但是随着国内外竞争环境的不断激烈和变化,国有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不断增加。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忽视了对风险的管理,并未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例如:部分国有企业的管理者认为企业有国家政策支持,在风险管理上认识不足、意识不强;有的国有企业并没有建立有效的、完善的风险评估体系;缺乏有效而合理的风险调控机制,对于一些潜在的风险没有预先制定处理方案,长此下去很有可能使企业陷入危机之中,并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目前大部分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范围,只是侧重于企业的生产中的某一个环节或某一个部门,内部控制活动并没有深入渗透到企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个部门中。在操作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由于员工缺乏专业知识,再加之自身素质不高,根本无法良好的驾驭各种内部控制活动;并未建立完善的不相容职位分离制度,使得企业职员在生产运营过程中极易出现弄虚作假的行为,在造成国有企业损失的同时,更危害到国家的利益。
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好坏的一项标准是看是否具有广泛、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目前国有企业普遍存在权利和义务中向倾斜的现象,简单而言,国有企业上级只重视对下级的管理,忽略了同级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这就造成信息只能在单位内部上下传导,下级对上级的信息反馈、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缺乏良好的沟通渠道,这对国有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和阻碍作用。
在治理结构的优化上,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产权管理体系,避免市场产权划分不清晰的状况;在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上,要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规定来制定规范化的企业治理机构和办事原则,根据各个企业的不同业务来工作和内部环境建设的标准来进行内部机构设置,明确各个部门的权力和责任;在内部审计机制的优化上,可以借鉴国外的优秀建设模式,如董事会领导的组织模式、监事会领导模式等,并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进行改进和完善;人力资源政策方面要不断招聘和培养优秀人才,提高招聘人才的标准和要求,并定时对企业内的员工进行培训活动,提高其专业性;企业文化的建设要结合市场发展的趋势和要求,积极响应国家的政策,将党的思想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核心。
1.设定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风险管理目标的设定是风险评估过程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基础的工作内容。确定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要加强与企业员工的沟通交流,使员工真正参与到目标设定的过程中;制定的目标要符合市场发展的趋势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情况;管理层与相关的风险评估人员要对风险管理的目标负责,确保目标有效性和可行性。
2.进行有效的风险分析。在市场影响因素多样化趋势背景下,企业的风险识别难度也在增加,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发展状况和业务水平,提高风险识别的投入对风险分析的有效性和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
3.完善风险应对方案。由于市场发展的变动性和不稳定性,企业在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未知的风险,为了有效规避风险,减少企业损失,要提前制定风险应对方案,从资金保障、各部门工作协调等方面制定风险指导预案,提高企业应变能力。
加强企业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要向国有企业内部全体人员公开不相容职务的内容,形成集体监督下的不相容职务管理制度,同时还要重视企业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从源头上避免管理漏洞和工作漏洞的发生;授权审批控制要明确授权审批的范围和流程,坚持授权范围与管理者的能力相一致、根据实际运营情况合理调整授权、授权与授责相结合等原则;会计系统控制要根据会计管理核算和财务管理适度分离的原则来设置会计部门,并对会计人员的岗位资格证明进行严格检查;财产保护控制要求国有企业做好财产账务保护和财产实物保护控制两个方面的工作;预算控制要求国有企业建立起完善的周期预算报告制度以及责任预算指标,并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监管;在运营分析控制方面,国有企业应当综合运用生产、财务等信息,采取因素分析、趋势分析等手段及时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在公开性、透明性的基础之上对员工业绩进行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员工能力的体现和人员升职、调动的依据。
针对国有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存在的企业缺乏完善的信息化统筹规划、缺乏科学的行业业务需求与信息化的统筹协调机制等突出问题,应该紧紧围绕企业实际状况和运营模式,对制度体系、流程体系、技术标准体系进行改造,构建具有“规范化、文本化、标准化、信息化”特点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有效提升综合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针对国有企业在权责方面存在控制缺陷,必须进一步完善权责的运行机制,加大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的创新力度,以此保证国有企业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之间分立与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完善现有法人治理结构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全面完善对国有企业的整体监督,构建科学而完善的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实现各监督主体的协调合作。例如:对于集团企业而言可以完善内部审计委派制度,以此来强化审计的监督职能。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内控制度仍不够完善,只有提高对内控制度的重视程度,加强行业沟通与优秀经验借鉴,形成国企良好内部环境,才能真正落实内控制度,完善现代管理体系,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