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9-11-28 20:43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培训中心
财会学习 2019年11期
关键词:力度事业单位监督

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培训中心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与各项业务活动都密切相关,并要求每个职工严格遵守,以维护事业单位内部运行的稳定性和秩序性,实现预期效益和发展目标。事业单位在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时,应遵循合法性、全面性、成本效益性原则,在按照国家法律政策规定及行业规范的前提下,将内部控制制度覆盖至所有业务及部门,并力争以最小控制成本实现最佳控制效果。但是,就当前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与执行情况来看,其中存在较多问题有待解决,如何改善这种现状,优化、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当下事业单位必须重视并解决的问题。

一、完善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

对于事业单位来讲,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工作起到了严格规范作用,可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准确性,更加全面、客观的将财务收支情况反映出来,有效保障了事业单位资金的完整性和安全性,避免出现资产流失问题。其次,借助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事业单位可加强内部监督力度,按照国家法律政策规定及行业规范,对各项财务活动进行严格管控,确保其规范、有序开展[1]。另外,利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帮助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及时发现风险问题,进而采取有效的防范及处理对策,可降低风险发生几率及影响,提高事业单位运营的稳定性,为其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

二、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佳

财政部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事业单位职工的整体的内控意识不强,加强内控的主动性较薄弱,对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缺乏深入的了解,缺乏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单位内部不易形成良好的内控氛围,加大了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的难度。目前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常单一的认为内控工作是由财务人员完成,事实上财务管理工作仅仅是内控工作的一个环节。内控环境的建设得益于单位内部各个部门配合和整体流程的管控加强。

(二)预算编制不够准确

事业单位,尤其是在确保实现公益目标的前提下,可依法开展相关的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由于经营事项存在一定不可预见性,预算编制存在一定难度,难以客观、真实的反映出财政和经营收支情况,无法为内部控制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降低了内控水平。并且一些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责任制度和考评制度尚不健全,不利于预算管理责任的落实及预算目标的实现,加大了内部控制风险。

(三)审计监督力度不足

事业单位通常忽视了内部审计机构在内控工作中的重要性,未设立内部审计部门和相关人员,或虽设立内审部门,但行政干预现象存在,影响了内部审计机构的权威性,无法真实反映出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效果,降低了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水平。同时,事业单位的个别审计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升,对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技术掌握不足,缺乏较强的责任意识,造成审计监督力度不足,降低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实施效果。

(四)内控制度执行力较弱

一些事业单位在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时,虽然也采取了相应对策,如利用财务核算软件、办公系统等信息技术完成审批、监督等各项内控工作。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账号及密码混用问题,降低了内部控制制度的风险防控作用,也忽视了对内控效果的检验,也会造成内控制度执行不到位。同时,部分事业单位在执行内控制度时,没有明确划分权责,也无法做到奖惩分明,无法体现出内部控制制度的权威性,降低了其执行力。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问题解决对策

为提高内部控制力度,事业单位就需要采取有效对策,解决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其在事业单位运营发展过程中的价值和作用。

(一)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构建完善内控制度的基础所在,事业单位必须提高重视力度。事业单位可采取下达文件、张贴标语、座谈会、报告会等方式,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宣传,从自身特点出发建设单位文化,使每位员工认识到内部控制重要性,并自觉遵守各项内控制度,积极参与到单位内控工作中去,在创建良好内控环境方面做出更大贡献[2]。并且,事业单位应对组织机构进行优化,做到分工明确、权责清晰,针对不同岗位、不同部门人员编制工作任务书,并构建完善的考核机制,将内部控制效果与部门负责人及职工干部个人绩效紧密联系起来,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创造有利环境,并根据具体执行结果给予奖励和惩罚,确保内控制度可长期顺利实施。

(二)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预算管理是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中的关键环节,在改善内控制度问题时,应构建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第一,事业单位可采取综合预算管理方式,结合各项收支情况进行分析,并树立前瞻性目光,通过相对综合完整的预测完成预算编制,编制方案经审核批准后不得随意改动,原则上所有经济活动的都应按照预算编制开展,如因业务开展需要对预算进行调整的,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第二,事业单位需构建预算监管机制,将预算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岗位,严格按照国家财政法律法规及单位规定执行预算制度,强化内部控制力度,杜绝舞弊现象的发生。第三,事业单位应构建预算考评制度,将其与岗位考考核相结合,根据预算资金的具体使用情况,判断是否出现偏差问题,并及时采取有效对策加以纠正,确保预算目标的顺利实现,以此来落实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

(三)加强审计监督

事业单位应重视内部审计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的监督作用,确保内控制度的贯彻落实。首先,单位领导应明确审计监督对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杜绝出现行政干预现象,确保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将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通过审计结果客观反映出来。其次,事业单位需按照严格的标准选聘内部审计人员,要求其具备较高的业务能力、较强的责任意识,并定期进行教育培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综合素养,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提供人才保障。另外,事业单位可借鉴企业的做法,结合各项业务特点及部门设置,构建内审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并解决内部控制问题,确保所有业务活动都能在内控制度的约束下规范开展。在内部审计机构建立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也可通过聘请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单位内部控制的评价和咨询,以加强单位内部管理的监督,促进内部审计工作的建立和完善。

(四)强化内控制度执行力度

事业单位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后,应强化执行力度,将其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去。一方面,应坚持权责划分原则,明确不同部门所应承担的内控管理责任,并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负责对内部控制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验。当发现执行不到位时,对责任人采取惩处措施,体现内控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要求包括单位领导在内的所有职工自觉遵守内控制度,确保其能够有效执行。另一方面,事业单位应通过科学测评,检验内控制度的执行效果,如预算编制、采购管理、收支审批等工作,是否按照内部控制制度规定加以开展;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执行是否到位等。在检验过程中如果发现内控制度执行力度不足,应及时加以整改,并进行后续跟踪检查,确保内控制度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四、结束语

事业单位在运营发展过程中,应深刻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结合各项业务特点及发展规划,制定具有较强操作性及适应性的内控制度,并要求全体职工严格遵守,提高事业单位整体管理水平及运营效益。针对内部控制制度所存在的问题,事业单位可采取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强化内控制度执行力度等对策加以改善,使内控制度能够更好的服务于事业单位运营及发展。

猜你喜欢
力度事业单位监督
加大电商帮扶力度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加大建设推进力度 确保按时建成达效
李克强:对排污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加大授权力度中科院先行一步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监督宜“补”不宜“比”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