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三才
通过对房建工程渗漏部位的统计,发现厨卫渗漏占18%,外墙渗漏占29%,屋面渗漏占10%,落水口渗漏占8%,门窗渗漏占20%,地下工程渗漏占11%,其他位置渗漏占4%。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房建工程中发生渗漏的主要渗漏位置包括:地下工程、屋面、厨卫、外墙、门窗这五部分的占比最大,因此,在具体施工中,需要对这五部分进行重点施工预防。
房建工程发生渗漏主要原因是在设计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房屋建筑工程所在区域的地理条件和结构受力情况。导致房建工程的承载力不够均匀,在地基基础不均匀沉降、热胀冷缩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发生裂缝出现渗漏,其危害比较大,后期补救的难度和成本也比较高[1]。这也是引发房屋结构渗漏的主要“硬伤”
工程设计没有考虑建筑物的建筑结构特征和地理环境,千篇一律的使用如SBS 卷材等单一防水材料,施工中与其他湿作业工序不能很好的协调配合,作业环境要求复杂,成品保护困难等形成新的渗漏点。原材料质量不达标是引起房建施工发生渗漏危害最为直接的原因[2]。
在工程施工建设中,现场施工人员要深刻认识到质量的重要性,并严格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编制《防水作业指导书》,在防水项目施工过程中没有认真检查基层,卷材接茬等细节部位,没有做好成品保护工作,没有对容易发生渗漏的关键点进行严格控制和检验,从而引发渗漏质量问题[3]。
地下工程普遍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等特性,在具体施工中任何环节控制不当,都会引起渗漏问题。在应用防渗漏施工技术时格外注重以下几点:1) 采用抗渗混凝土。在抗渗混凝土配制时要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保证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大于P6。2) 混凝土施工。地下工程混凝土用量比较大,在施工中要严格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和标准进行施工,分层分阶段施工,减少施工缝,如果必须预留,则要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避开受力较大的区域[4]。3) 防水卷材施工。防水卷材要铺设要加强对阴阳角和细部的处理。底板垫层混凝土部位则要采用空铺法进行铺设,避免防水卷材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发生开裂。
在屋面工程防渗漏施工时,要严格遵循“排为主,防为辅”的原则,屋面防渗漏施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结构防水,另一种的是材料防水。就房建工程施工特性而言,为提升屋面工程防渗漏的能力,可选择结构防水施工为主,材料防水施工为辅的施工方式。本项目为提高工程的防水等级,在屋面板砼浇筑后即湿贴高分子防水卷材一道,与砼浮浆料渗透后形成永久防水性能。防水层施工前要先对细部结构进行检查,清理表面杂物,从最低点开始施工,对屋面和女儿墙、出屋面管道、梁板节点等位置,要重点控制,并对施工过程进行全面监控,以保证屋面工程施工质量[5]。
在厨卫间防水层施工中要做好施工措施方案,其中以下两个部位要重点控制:1) 给排水管道穿墙和穿板的处理。先保证给排水管道上下预留洞口的准确性,对洞口和混凝土连接位置进行全面处理。选择墙排式管道布置方式,避免给排水管道直接穿越楼板。本项目应用实例表明,此种给排水管道布置方式,既能避免排污口位置预留偏差,也可以为后期管道维护和检修提供便利条件;2) 地漏和楼板交接位置要进行合理处理,特别要加强防水层的处理效果,沿着管口凿一个U 型槽防水材料进行填充,再进行整体防水处理,从而避免地漏发生渗漏[6]。
外墙防渗漏施工中,要切实做好以下几点:1) 全面提升墙体砌筑质量,保证砌体的平整度和砂浆饱满度并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并将加强墙体和房屋结构的连接质量,并提升养护效果,以保证外墙砌筑的总体质量。2) 提升抹灰控制质量。在外墙施工中所有的粘结材料必须拌合均匀,提升外墙抹灰的平整度。并确保抹灰材料和墙体粘结的紧密性,避免发生雨水渗透。3) 提升外墙饰面的密封性。平整度的提升是外墙饰面密封性的关键,因此,在具体施工中,要切实提升饰面和墙体的粘结质量,并保证每个勾缝的严密性。施工完成后及时进行淋水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时实践,分析了房建施工中防渗漏施工技术的应用,分析结果表明,防渗漏是房建施工的重中之重,对提升房建工程的稳定性和居民生活的舒适性有重要意义。因此,在防渗漏施工要针对不同建筑部位选择与之相适的防渗漏施工技术,才能提升整体防水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