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峰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北京 100000
在整个建筑工程管理中,工作人员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就是对建筑进行管理的人员,这一阶段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人员没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就会导致工程管理的混乱,从根本上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其次是工程管理中的监督作用,主要就是建筑现场施工问题,并对其进行控制,如果此阶段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低下,就会导致建筑工程中出现偷工减料的现象,没有正常的施工秩序;最后就是工程管理的技术人员,这一阶段的工作管理人员是施工主体,较高的技术水平可以最大程度上避免返工的现象发生[1]。
在整个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就是建筑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工艺的科学性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施工管理的任务,并对管理的难度进行有效的降低,严格的遵循施工工艺,从而保证建筑工程管理的正常进行。
从建筑行业整体来说,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朝向现代化方向发展。在管理工作中,要不断创新和更新管理理念,确保建筑工程管理水平得以有效提升。工程建筑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管理理念是重要的理论基础以及指导思想。目前,传统的管理理念,已经无法跟随现代化建筑的发展步伐,必须要对其存在的不足加以完善,积极更新管理理念。当代工程建筑管理工作的实施,要加强信息化管理的推进,借助信息技术,不断提高工程管理水平。在建筑工程管理实践中,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入,并且将新的管理理念同工程管理实践相互结合,形成符合实际的管理理念[2]。例如,对于质量的把控。在工程施工设计阶段,借助BIM系统平台或者信息化系统,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加强各个单位或者各个部门、各个专业之间的沟通,强化对工程质量的把控。在施工作业期间,依托信息化技术,实施动态化管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目标的实现。
建筑现代化的发展,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为不断提高工程建设的水平,提高工程建筑管理水平,必须要注重人员队伍的建设。目前,建筑工程施工以及管理队伍中,存在着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使得建筑工程施工作业质量和管理工作,无法达到相应的要求。对于人为因素的影响防范和应对,采取人员培训的方式,结合建筑施工以及管理工作对人员的具体要求,对其进行技能和业务培训,比如机械设备操作等,减少人为失误,促使工程建筑管理目标的实现。在具体实践中,结合建筑工程发展实际,积极引进新理念和新方法,提高管理水平,保障工程施工作业的质量、安全以及效益[3]。
工程建筑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必须要不断优化管理机制,进而适应当前建筑工程的变化。在具体实践中,优化管理机制,要做好以下要点的把控:①全面性。从工程建筑管理实际来说,出于经济性考虑,要充分考虑工程各个参建方的利益,通过健全并且完善工程建筑管理机制,完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促使各个单位以及部门之间的有效协作,为相关管理工作的实施,奠定有力的基础。②有效性。从工程建筑管理实际来说,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要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保证制度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在工程建筑施工作业的过程中,结合作业现场实际情况,实时优化和调整工程施工制度,确保构建的管理机制有效性。为保证管理工作的高效落实,要构建相应的领导责任制度,明确相关人员的质量和安全控制意识,使其能够落实安全文明生产工作。引入现代化科学技术,结合业务类型,构建事故分析知识库,开展施工安全风险识别,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在管理工作中,制定材料管理制度和机械设备管理制度以及人员管理制度等,为相关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
在工程建筑管理工作中,为最大程度上维护企业利益,必须要加强合同管理力度,实现效益目标。开展项目合同的制定时,为了能够避免合同内容产生错误,给双方造成损失,要加大对建筑物资材料询报价以及招评标环节的监督以及审计。在合同签订的环节,确保合同双方都能够明确建筑工程合同的内容,而且必须经过双方协调一致,才可以签署合同,确保合同双方的利益不受损害,体现工程合同的公正性和公共性。除此之外,签订合同后,进入实施阶段,若发现不合理之处,施工企业必须要及时告知,采取协商或其他方式解决。
经过上述分析,明确工程建筑管理的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风险控制措施。在工程建筑施工前,结合工程特点以及现场的环境特点等,借鉴以往的工程经验,运用施工风险识别法,分析各类影响因素的权重,明确影响产生的原因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最大程度上保证工程建筑各项目标的实现。比如,施工环境因素中,地质、天气等,都会给工程建筑施工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制定相应的策略应对。
综上所述,工程建筑管理工作实践中,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比如人为因素等。若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问题等,很容易影响效益目标的实现。因此,要结合各类影响因素的特点,从管理的整体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措施,高效落实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