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贤波
(广东中山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中山 528400)
建筑结构应具有完整性,在大型建筑设计中尤其如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不能为了建筑创新而不顾建筑结构性能。当建筑结构受到较大影响时,需切实保证建筑结构的完整性,而且构件受力要满足设计的要求,荷载的传递要足够科学传力明确,从而有效降低荷载对建筑安全产生的负面影响。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采取刚柔并济的原则,若结构刚性过大,则结构的变形能力就会相对较弱,受到巨大外力作用时,建筑结构就会产生倒塌的危险,而若建筑结构的柔性过强,则建筑的稳定性就会受到极大影响,出现严重的变形问题,甚至可能出现建筑物损毁的现象。
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需科学选择建筑材料。设计中可充分利用建材的弹性和地震作用力之间的作用,提高结构材料延性从而增强结构的抗震性能。而且建筑结构的设计也应高度重视建筑的安全性和实用性,施工人员可以适当的采取弹性设计的方式加以改善。
若要强化建筑结构安全设计的效果,就必须要多个部门通力合作,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科学预留消防和逃生通道,合理划分建筑中的公共领域,例如楼电梯尽量不要设置在建筑角部,因为单元角部扭转应力大,受力复杂。另外还要将建筑结构与建筑的功能充分地结合在一起。一方面要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还需加强外围结构的安全性,从而有效提升建筑结构整体的安全系数。
在建筑结构设计工作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性,对此,我们应针对多个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进而增强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维护建筑企业的社会形象,同时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在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建筑企业和建筑结构设计人员都应不断加深自身的安全意识,建筑企业若不能树立较强的安全意识,则在建筑结构出现安全问题后,就会对企业自身的社会形象产生消极的影响,所以建筑企业在建筑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应派遣专业性较强,且经验丰富的项目负责人主持及把控设计工作。此外,建筑结构设计工作者也需提高安全意识。在设计工作中,务必秉承认真谨慎的态度,熟练掌握国家提出的技术标准,前期配合其他专业参与建筑方案的确定,加强结构概念性设计,这样才能增强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建材作为影响建筑结构安全性的重要因素,选择规格、质量适宜的施工材料是确保建筑结构安全性的基础。为此,在建筑结构设计环节,必须加大对建筑材料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施工单位在实际环节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现象,确保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符合实际施工要求。在具体施工环节,施工单位要仔细检查建材质量,对建材供应商信誉、资质、口碑等进行分析和比较。与此同时,在运用各种建材之前,需要对相应材料的规格、属性及质量等开展细致全面的检查确保所选择的建材满足工程结构设计标准。通过加大检查力度,有利于确保建材质量及属性符合建筑结构设计要求,以增强建筑物的稳固性及安全性。
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设计人员可以在开展建筑结构设计工作时,科学运用各种高科技软件及设备,以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科学性及适宜性。为此,设计人员要掌握灵活运用这些软件及设备的技术与方法,并逐步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储备,并及时学习最新技术及知识,顺应当前时代发展形势。此外,建筑企业要增大研发和创新相关软件的力度,并在建筑结构设计环节科学运用各种现代化软件,一方面有利于增强设计工作的适宜性及有效性,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建筑结构设计的抗震性能,为确保建筑物的使用性能及安全性能奠定基础。
在建筑结构设计环节,通过优化建筑剪力墙结构设计,有利于增强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还能够提升建筑墙体的刚性,让建筑物的承载性能得以提升。为了增强建筑结构设计的抗灾害能力,需要在开展设计工作之前,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勘察,优化各种资源配置,全面细致地分析建筑所在区域的地质条件等要素,并详细记录相关数据,以确保所设计的施工方案符合实际情况,并选择最为适宜的施工技术。通过确保施工技术及建筑材料符合建筑标准,有利于确保建筑结构的安全性。
建筑设计中,结构的安全性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之一,但是在建筑结构设计中涵盖了较多的内容,因此建筑结构设计具有显著的复杂性,对此,我们需严格按照设计的要求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建筑结构的安全性,保证设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