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史 诗
虽然区块链不是万能的,但它又确实正在改变现有的商业模式。
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党委书记、行长邢毓静表示,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已接入深圳市28家银行、483家网点业务上链运行,对外付汇业务量已超300亿元。
贸易金融是银行在贸易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基础上,为国内或跨国的商品和服务贸易提供的贯穿贸易活动整个价值链的全面金融服务。它包括贸易结算、贸易融资等基础服务,以及信用担保、保值避险、财务管理等增值服务。
据了解,自2018年9月,由人民银行和数字货币研究所牵头、多家金融机构共建的区块链金融平台“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上线,平台以“有效促进市场信任机制的形成”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为建设目标,致力于防控业务风险、加强金融监管以及共建贸易金融生态圈。
今年5月底,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副所长狄刚在出席公开活动时表示,大概每年将近有18万亿美元的贸易涉及到融资,而贸易融资本身涉及到的机构非常多,因此区块链跟它的基因匹配就越吻合。
“现在的贸易融资,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像‘无因性融资’问题,明明是轮胎厂向橡胶厂购买货物,但是这个贸易背景下,橡胶厂去融资的时候,拿着差旅费去融资,这种现象也是非常多的。还有‘多头重复融资’的问题,以及对银行资金监控和流向的问题。在技术层面,也存在重复建设、系统割裂,以及接入海关、税务部门,共享其他部门数据比较难的问题。还有监管和标准缺失,缺乏指导的问题。”狄刚说,区块链技术可以破题贸易金融方面一些传统业务的痛点。
针对上述“湾区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狄刚称,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尝试了一些技术创新点:实现了“底层平台”;尤其是实现了“监管探针植入”,这样保证监管可以由事后,变为事中或者事前;实现了“自主身份”,还有刚才说过的零知识证明的“隐私保护”,以及分布式的“通讯及存储架构”,还有柔性的“中间件”,提供了很多的技术差异性。
也就是说,央行搭建了这样一个生态平台,不改造现有的中心化系统。当中心化系统需要跟外部进行数据交换时候,调用这个平台的接口,也可以调用平台的公共服务,实现中心化系统与这个平台的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系统互动。
作为区块链领域的国家队,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已经上线多项应用场景。目前包括:供应链应收账款多级融资、跨境融资、国际贸易账款监管、对外支付税务备案表等业务上链;此外,微票通业务也将于近期上链。在区块链监管方面,该平台为监管机构提供了贸易金融监管系统,实现对平台上各种金融活动的动态实时监测。接下来,央行贸易金融区块链平台将加快生态建设和全国推广,并准备与香港贸易联动平台等境外同类平台对接,提供更多更便利的贸易融资服务。未来,该平台将连接更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下属的同类平台。
对于区块链业务,邢毓静表示,鉴于区块链技术中统一账本的实时共享特点,由企业源头录入跨境交易信息,信息无法篡改,银行和人民银行(外汇管理局)可实时获取信息并追溯,消除了人工重复核验、验真难、虚假交易等问题。
“贸易金融基于区块链平台,未来是一个蓝海,目前是万里长征刚刚走了第一步。”狄刚表示,平台现在还遗留很多困难和挑战,一是“保证资金精准触达的挑战”、二是“避免核心企业盘剥上下游的挑战”、三是“融资与被融两端兼顾保护的挑战”。
“其中,怎么样保证融资方得到最便宜的资金,同时保障资金方防范风险,这两端如何兼顾是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狄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