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9月12日下午召开9月第2次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高峰表示,2019年1月~8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7704家,实际使用外资6040.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6.9%(折892.6亿美元,同比增长3.2%,未含银行、证券、保险领域数据,下同)。8月当月实际使用外资708.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6%(折104.6亿美元,同比增长0.3%)。其中高技术产业吸收外资保持较高增长势头,东部、西部地区、自贸试验区吸收外资稳步增长。
9月7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了最新外汇储备规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072亿美元,较7月末上升35亿美元,升幅0.1%;较年初上升345亿美元,升幅1.1%。8月,我国外汇市场秩序良好,外汇供求保持基本平衡。
对于造成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的原因,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王春英表示,受全球经济增长、贸易局势、地缘政治等多重因素影响,美元指数小幅上升,主要国家债券价格上涨。汇率折算和资产价格变化等因素共同作用,外汇储备规模有所上升。
王春英表示,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我国经济运行延续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态势,稳定性、韧性明显增强,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受此支撑,我国国际收支保持总体平衡,外汇储备规模稳中有升。“往前看,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市场风险挑战明显增多,但我国经济空间大、动力强、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并将继续推动全面改革开放,这将为外汇储备规模保持总体稳定奠定坚实基础。”王春英说。
为更好服务企业开展第三方市场合作,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中英双语版 《第三方市场合作指南和案例》,阐述了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内涵、理念和原则。第三方市场合作主要是指中国企业,含金融企业与有关国家企业共同在第三方市场开展经济合作。作为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模式,第三方市场合作有助于中国企业和各国企业优势互补,共同推动第三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水平提升和民生改善,实现“1+1+1>3”的效果。
据了解,在推进第三方市场合作过程中,我国将秉承开放、绿色、廉洁理念,遵循三方共商共建共享、第三方受益原则。截至今年6月,我国已与法国、日本、意大利、英国等14个国家签署第三方市场合作文件,建立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共同为企业搭建合作平台、提供公共服务。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还将加强机制建设,进一步扩大合作朋友圈,拓展合作领域,挖掘发展新动能。继续深化基础设施、资源能源、产能和装备制造等传统领域的第三方市场合作的同时还将鼓励中外企业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等新兴领域互学互鉴,不断开辟第三方市场合作新前景。
商务部9月4日上午发布1至7月数据。今年前七个月,我国服务贸易总额达到30882.8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出口11005.8亿元,同比增长9.5%;进口19877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服务出口增速提高。前七个月,我国服务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服务业生产指数累计同比增速达7.1%,拉动服务出口快速增长。7月当月服务出口增长13.3%,比前六个月明显加快,带动1至7月服务出口继续快速增长;服务出口占服务进出口比重为35.6%,同比上升2个百分点。
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收窄。1至7月,我国服务出口增速高于进口增速9.5个百分点,下拉服务贸易逆差至8871.2亿元,同比下降959.7亿元,降幅为9.8%。
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快速增长。1至7月,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出口达到10572.2亿元,增长10.9%,高于服务进出口整体增速7.7个百分点,占服务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34.2%,同比提升2.3个百分点。进出口增长较快的服务领域有:个人文化娱乐服务,增长27.5%;金融服务,增长22.5%;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增长19.4%。
8月31日,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8月中国制造业PMI为49.5%,比上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为51.9%,仍高于临界点。专家指出,制造业生产总体继续保持扩张,重点行业发展稳定,产业结构持续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和消费品行业PMI高于制造业总体水平。
从分类指数看,生产指数为51.9%,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仍高于临界点,表明制造业生产总体继续保持扩张。新订单指数为49.7%,比上月下降0.1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产品订货量有所减少。原材料库存指数为47.5%,比上月下降0.5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主要原材料库存量下降。从业人员指数为46.9%,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企业用工量有所回落。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表明制造业原材料供应商交货时间加快。
从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保持扩张,小型企业景气回升。大型企业PMI为50.4%,连续两个月高于临界点,是制造业稳定发展的重要支撑。小型企业PMI为48.6%,比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其中生产指数为51.3%,5月份以来首现扩张。
8月3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例行发布会,介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进展情况。近年来,我国碳排放强度大幅下降,截至2018年,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5.8%;未来,将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相关制度建设。
在控制碳排放强度方面,据介绍,2018年,我国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5.8%,基本扭转了温室气体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比重达14.3%,为实现“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目标,落实到2030年的国家自主贡献奠定了坚实基础。
针对下一步主要工作,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相关负责任人说,在碳市场建设方面,下一步将坚持以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工作定位,积极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立法进程,修订完善并印发《全国碳排放权配额总量设定与分配方案》,加快推进全国碳市场相关制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