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德斌
(兴山县古夫初级中学,湖北 宜昌443700)
在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三角形的面积》时,课前我要求每位学生准备好形状大小相同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各两个。在合作学习之前我提出:“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3组三角形图形,动手拼装,完成课前我设计的预习卡中的学习任务:①你能把三角形转化成你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②原来的三角形和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关系?③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在这三个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合作学习开始,他们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共同研究能否用每一组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一个已学过的图形,每组图形中的三角形与拼成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尝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例如,我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课堂中也是充分地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首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书上的年历,观察年历中每个月的天数,让各个小组把发现的问题汇总,共同发现一年有12个月,其中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有31天,这样的月份是大月。其中4月、6月、9月、11月都有30天,这样的月份是小月。之后小组带着第二个学习任务去合作学习:什么样的年是平年?什么样的年是闰年呢?请同学们打开书,小组合作自学,共同研究到底哪一年的二月是28天?哪一年的二月是29天呢?二月份的天数到底有没有规律可循呢?还是让年历卡把规律告诉你吧!教师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学习,去合作讨论,激发了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合作解决问题的求知欲望。
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时候,对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导。如小组成员中有的学生参与的不够积极,有的学生合作不够友好,有的学生胆小不敢发言,还有的学生遇到和自己不同的观点就和别人争吵。这时我就给以具体指导,教育他们如何与别人沟通:“和同学说话态度要友好,遇见和自己的观点不同,你可以这样说,我是这样想的……或者说我帮你补充一下……”为了培养学生友好合作,在活动中,我有意安排一些有针对性的题型训练,如在人教版课标教材一年级“口算加法计算”时,用小棒合在一起,每组准备一份小木棒,操作时我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表现,发现有些小组表现得好,任务完成得很好,给予表扬,通过这样的教育,培养学生与他人友好合作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