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奇全
(广西梧州藤县濛江镇安和小学,广西 梧州 543312)
关键字:小学;数学;兴趣;好奇心
几乎所有的小学数学教师都会为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而感到头疼。由于数学教学中充满了逻辑思维和抽象概念,孩子们很难对数学提起兴趣。而对一个学科的兴趣是能够主动学习的前提条件,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必须仔细分析小学生的特点,并对如何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重视起来,在教学中积极寻求问题的答案。
小学生的特点正如它的名字一样。首先,小学生们都很“小”,思维逻辑尚处在形成发育的初期阶段。这也就决定了如果要让他们去对一些抽象的事物进行理解,是相当有难度的。接着,小学生的身份又是学生,这就注定了他们必须要在心智发展的初期阶段,就要开始对各个学科开始学习。
虽然这个时候的教学仅仅是在传授学生“入门”的技巧,但是由于学生之前从未接受过如此系统化的教学,也没有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所以我们必须依照“好玩儿”、“生动”的路子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师们常常用这样的语言对课程进行引入“我们昨天学习了XXX,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XXX,好了现在我们把课本翻到第XX页”,显然,这种说法是索然无味的。就算听一百次也不觉得生动,不觉得有趣,又怎能吸引学生呢?所以我们要对课程的引入必须要讲究方法。
1.引入时设置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乘法么?乘法和我们以往的加减法有什么关联呢?我们怎样运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那么我们今天学习……”,这样的引入就是借助问题对课程的引入,也就更容易对课程中的内容产生兴趣。
这里要注意的是,一旦设置的问题太难,不仅不能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的目的,更可能适得其反,让学生对自己失去信心,对数学产生厌烦的心理。这个尺度并不好拿捏,需要老师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经验。
2。利用小故事引入情境。“有20只群猴子一起吃100个桃子,每只猴子一小时要吃一个半,在吃了两个小时之后,又来了5只猴子和前面的20只一同吃剩下的桃子,但是后来的猴子都比较小,一个小时只能吃半个,问这些猴子至少需要多久才能把桃子吃光……”
上面的课程引入利用了猴子吃桃子的小故事,把学生带入到童话的情境中。这也就满足了学生对课程“好玩儿”的要求。而对一道题目的求解过程,也就成为了一个追求童话结果的游戏过程,让学生乐此不疲。
塞缪尔约翰逊曾经说过,好奇心是智慧富有活力的最持久、最可靠的特征之一。哈佛大学校长陆登庭也曾经说过,这种好奇心要怎样培养呢?其实不仅仅是用在课程中设置问题的方式,我们更可以利用数学以外的方法,对“好奇心”进行强化。
这样,数学学习就从枯燥无味的逻辑训练与计算,变成了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个平台,让学生在有趣的过程中,即对自己的逻辑思维水平进行了提升,又培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有趣”也好,“好玩儿”也罢,这种对课程的注意力都是建立在课程保持新鲜感的基础上的。尽管故事再有趣,对某一件事物再有兴趣,如果同样的故事和事物反复出现,学生也终究会对其产生厌倦。
所以数学教师必须时刻与学生保持同样的“好奇心”,在教学中保持一颗充满活力的探索心,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寻找新的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的路子。总之让学生觉得这个老师的课程里花样繁多,层出不穷。
1.互相观摩。互相观摩是进行互相模仿的前提,而互相模仿也是对方法进行自主创新的先行步骤之一,所以在教学中定时对其他教师的新方法进行观摩是非常重要的①。教师可以就某一堂课的授课进行互相的听课活动,并在课程进行中对授课教师的好方法、好语言进行逐一记录,以对自己的授课方式进行补充和指导。
2.教学方法的文本共享。定期将个人的教学方法和好的创意用问文本写出,并在例行的教学研讨会上进行分发交流。让个人的意见成为大家的意见。这才是文本共享的最终目的。而且在共享以外,还可以将教师们总结出来的方法归纳起来,建立一个小型的信息库,另一方面也可以对新进教师进行教学技术上的指导。
越是与生活有关的东西,拿到教学上来越能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实用性,所以在探究教学方法的时候,我们的教师还是要注意主要要在生活的过程中寻求更好的教学方式,让教学成为生活一部分的同时,也让生活成为教学的一部分。
一个人的力量当然是不够的,为了保持课程的新鲜感,我们的数学教师需要积极交流彼此的教学经验和感想。一个人的想法成了大家的想法,而大家在接受一种想法的时候又可能产生新的想法。如此一来,数学教学也更容易迸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学生眼中的有趣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