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学高效课堂的探究

2019-11-28 00:20
中学政史地 2019年15期
关键词:新课改历史教学模式

尚新新

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即以最小的教学和学习投入获得最大学习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对素质教育内涵和新课改理念的实践表达,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构,互动激发,高效生成,愉悦共享”。高效课堂的教学方式体现在:重建教学关系,即变“教中心”为“学中心”;重建师生关系,即变“师中心”为“生中心”。高效课堂是新课改后高中教育教学的必然选择。面对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也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

一、新课改、新高考对学生素质的新要求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部分。而这些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综合表现。传统教学以老师为主体进行填鸭式教学,这显然不符合核心素养培养的需求。

历史高考试题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学生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019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指出了学生应该具备的素质与能力,具体表现为以下四点。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需要学生从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或试题要求中,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并且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需要学生能够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从提供的材料中提出合理观点。新课改、新高考实行后,面对社会对人才的新标准、新需求,历史教师要想在新课改后的教学工作中取得成绩,就必须改变教学模式,否则将会事倍功半。

二、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

传统课堂主要以教师讲和学生听为主要特征,教师往往注重通过语言的讲述和行为的表达来实现知识的传授,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却被习惯性地忽视。这种模式下的课堂教学严重忽视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束缚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

1.教师是主演,学生是观众。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几乎把与学习有关的一切工作完成,学生只是被动等待的“木偶”。在课前,教师为了40分钟的课堂花了几个小时准备教案:构建课程的知识网络结构,研读高考信息,分析高考试题,梳理基础知识。在课堂上,教师通过自己的一张嘴,手中的一支粉笔,滔滔不绝地灌输自以为十分重要的课堂知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这样的模式里老师很勤奋、很努力,学生很刻苦、很上进。但这样的学习效果是极差的,没有自主学习动力的学生后劲不足,不具备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这与新课改、新高考的目标相差甚远,甚至背道而驰。

2.永不停歇地讲述,始终不够的时间。

近些年来,许多历史教师抱怨历史高考考查的知识面越来越宽,抱怨教材上的内容相对太少,更抱怨上课的时间不够。老师抓住课堂上的每分每秒,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倾囊相授,40分钟的课堂,从第1分钟讲到第40分钟,拖堂更是家常便饭。

3.疯狂地记背,可怜的效果。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授课结束后,学生就开始疯狂背书,背知识点,甚至背做题模板。在这种情况下,一届又一届的文科生,起得更早,睡得更晚,甚至把吃饭的时间都进行压缩用来背书,但是事实是考试时依然不能理解问题,不会分析问题,学习效果甚微。这种教学模式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导致学生只会死记硬背,缺少质疑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这实际上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与个性的摧残。

4.“我的高中不幸福”。

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以知识为本的教学,这种教学在强化知识记忆的同时,从根本上失去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它只强调记忆、思维等的训练和培养,却没有意识到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认识活动过程,而且是一个情感活动过程。学生普遍反映上学不幸福,而且这样的状态没有被教育者关注和理解;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父母的压力、分数的压力,而不是来自自身对知识的渴望。

三、高效课堂的探索

新课改以来,教学模式的改革也随之在众多学校推行。高效课堂也是目前研究、探讨、推行最多的一种模式。我国现在被关注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很多,例如:山东杜郎口中学的“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的“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的“循环大课堂”模式,等等。这些模式都主张将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的讲与学生的自主探究相结合,将课堂的40分钟或45分钟进行理性划分、合理分配。从这些优秀的经验中我们也不断地借鉴、创新,摸索出了更加适合文科生素质能力提升的“三曲四奏”教学法。

该方法的主旨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课堂高效的目的。

“三曲”指的是制定学案、设计课后作业、搭配“自助餐”。这“三曲”是老师的备课工作。制定学案是指任课老师依据课程的知识结构、基本内容、易错易误知识点,以及需要补充的重难点问题制定该课学案。

“四奏”指“学”“研”“展”“评”,是课堂上的学习环节。“学”是指学生根据学案自学;“研”是指小组讨论研究,把在学习和作业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展”是指学生展示,即学生展示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评”是指师生点评。

“三曲四奏”教学法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完全不同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它首先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学生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得到持续变化的行为方式。

现代教学理论强调学习过程中心理变化过程,它的实质是教学以发展学生的心智为主,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激发人的潜能,鼓励和支持个性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教师更大程度上是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在新课改、新高考的推动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推行是必然趋势。

猜你喜欢
新课改历史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