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的马旭奶奶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2019-11-28 03:56
北广人物 2019年45期
关键词:空降兵花木兰木兰

2019 年9 月5 日,马旭获得了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

2018 年,她和老伴颜学庸将省吃俭用的毕生积蓄1000 万元全都捐给了她的家乡黑龙江省木兰县。

一掷千金,木兰山下木兰开

马旭,1933 年出生在黑龙江木兰县。祖父是清代的御医,随着清王朝的灭亡,家道迅速中落。父亲早逝,她和母亲、弟弟的生活全靠母亲说书维持。在她的记忆里,童年寒冷而漫长。那时,一家人总盼着秋收,好去别人田里捡没被收割彻底的土豆、玉米。有一年过生日,母亲给她煮了个鸡蛋,见弟弟馋得直流口水,她舍不得吃。最后,母亲把鸡蛋分成4 块,马旭两块,弟弟和母亲各一块,这样,她才肯吃。至今回想起来,她觉得那两小块鸡蛋的味道,是她这辈子品尝过的最美的味道。

小时候,马旭喜欢夜晚,因为每当夜晚来临时,她和弟弟钻进被窝,母亲会一边在油灯下缝补衣裳,一边给她和弟弟讲故事。马旭最喜欢听花木兰的故事,每次听母亲讲花木兰的故事,她都会从被窝里探出头来问:“女孩子也可以穿军装吗?我也想当花木兰!”母亲笑着回答她:“好呀,什么时候,咱家也出一个小木兰!”

没想到,她的梦想很快就变成了现实。1947 年,只有14 岁的她就光荣参军了。出发的前一天,母亲把她的破衣服都洗了晒干,又在昏暗的油灯下补了又补。天亮时,母亲把一枚铜钱缝进了她衣服口袋里,含着泪,叮嘱她,到了部队一定要听领导的话,好好干。

当时,马旭还不太能理解母亲的伤感,“可以像花木兰一样穿上军装了,这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她的心中充满了喜悦。

入伍后,马旭先是进入东北军政大学吉林分校,受训半年。然后,她成为了一名随军的卫生员。当时,条件十分艰苦,可她一点儿也不觉得苦。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马旭跟着部队参加了辽沈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枪林弹雨中,战友牺牲在身边,她毫不畏惧地端起枪,痛击敌人……因为表现突出,她先后被授予了抗美援朝纪念章、保卫和平纪念章和朝鲜政府颁发给她三等功勋章。

空中芳华,巾帼何曾让须眉

1954 年,抗美援朝结束后,马旭作为优秀卫生员,被保送到第一军医大学深造。之后,便被分配到武汉军区总医院,成为了一名外科医生。1957年,又被分配到15 军45 师,成为一名野战部队的军医。1961 年,15 军由陆军改为空降兵部队。当时,上级说只要男兵。马旭不干了,跑到师部去“请战”。首长给她解释说:“小马啊,空降兵可不是随便能当的,因为在降落的过程中,速度是越快越好,不然很容易被敌人的子弹击中。不让你跳,是为了保护你。”可首长说了半天,她就一句话,“同志们都跳伞去了,我这个军医不随他们一起去,他们生病了、受伤了,谁给他们治疗?”首长被她软磨硬泡,实在受不了,只好说,“好吧,只要你比其他战士跳得好,就让你当空降兵!”

为了成为空降兵,马旭豁出去了。回到宿舍,她就在院里挖了个比训练场的坑还要大的坑,高度不够,就在坑边又加了两张桌子,每天下班后,就一遍遍地爬上跳下,直跳得跳不动了为止。晚上,等男兵们训练结束后,她又跑去训练场练习。

半年后,考核时,身高只有1 米53、体重不足40 公斤的她,背起40 公斤重的伞包登上热气球,从500 多米的高空一跃而下,连续5 次落地都是稳稳当当的。就这样,她成为了我军的第一位女空降兵。

1962 年,在战友们的祝福下,马旭和军医大学的高才生颜学庸举办了简单的婚礼。为了支持妻子的蓝天梦想,颜学庸主动提出不要孩子。他们既是夫妻,也是战友。多年以后,马旭回忆说:“我这一生,实现的梦想、得到的荣誉,都离不开爱人的支持。”

后来,随着年龄增大,两人都不适合再跳伞了,就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科研上。他们一起发明出了多种针对空降兵保护的装备。

几十年来,他们夫妻一共获得了4 项发明专利,并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了100 多篇学术论文。

赤子之心,半生归来仍少年

因为贡献突出,马旭和丈夫相继被提拔为师级干部。随着年龄的增长,马奶奶也越来越思念家乡。老伴颜学庸就劝她:“想家了,我就陪你回去看看。”她摇了摇头,觉得不能就这样回去。她和老伴商量后,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卖掉他们在武汉的大房子,连同全部积蓄,一共一千万元全都捐给家乡的教育事业。

2018 年9 月12 日,木兰县教育局局长季德三、办公室主任宋祥利来到马奶奶的家中。来之前,他们觉得,老人家能捐出一千万,生活应该不错,但当他们看到马奶奶家的旧被褥、旧沙发时,感动得都不知该说什么好了……

9 月13 日,马奶奶夫妇在季局长、宋主任的陪同下,来到工商银行武汉机场河支行,办理一笔300 万的转账业务。两位老人,数额巨大,再加上陪同人员的外地口音,诸多“疑点”让尽职的银行工作人员觉得有些不对劲儿,于是,一场“八旬老人转巨款,银行员工急报警”的故事上演了。正是这一场误会,才让马奶奶夫妇本不想声张的为家乡捐款的一事流传了开来。

2019 年4 月8 日,马奶奶手上最后一笔理财产品到期,又和老伴一起给木兰县教育局转去700 万元。捐完这笔钱,老人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她说,“能为家乡做一点儿事,一直是我最大的心愿。”

尽管一不小心出了名,可马奶奶和老伴的生活一如既往。两人每月有4 多万元的收入,但开支只有一两千元。平日里,两人的早餐是馒头加牛奶,中、晚餐是蒸土豆、青菜和咸鸭蛋。每个月他们都会坐公交车到几公里外的果蔬市场去批发一些蔬菜,加上院里种的菜,刚好够吃。这些年,他们夫妇俩一直共用着一部用了10 多年的翻盖手机,穿的是军队发的各种作训服。马奶奶说:“部队发的衣服质量好,穿不坏!”天气好的时候,他们会一起骑上自行车到木兰山下转上一转,或者去老年大学,学电脑、跳拉丁舞……

今年6 月29 日,马奶奶终于回到了她阔别72 年的故乡。家乡的一草一木,她都看不够、爱不够。此次回乡,马奶奶还有一个愿望,百年之后,将自己的骨灰和父母埋在一起,埋入故乡的黑土地里。

猜你喜欢
空降兵花木兰木兰
木兰剧片段展示
花木兰
空降兵突击
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花木兰
若是木兰能网购
空降兵进阶课
长大我当空降兵
安阳有个“花木兰”
滇中木兰的“农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