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宏
鸦片战争之前,杨芳乃大清上下公认的名将。彼时,盛世早结束,衰世已开端。靠溜须拍马、吹拉弹唱当上将军者,屡见不鲜,但杨芳不在此列。他是靠过硬战功,步步升迁,七任六地总兵、十任六省提督,绘图于紫光阁上,称他为道光朝第一名将,实至名归。
鸦片战争打响后,洋人打来了,大清吃了败仗,第一时间派杨芳上前线剿除“夷匪”。道光对他寄予厚望,“日夜引領东南,企盼捷音之至”,广州官民将他当作救星,民众为之“欢呼不绝”,官员更是将他“倚为长城”。
结果,洋人的“夷炮”虽处海上,风波摇荡,却十发九中;大清的大炮位于陆地,稳如磐石,却十发十不中。杨芳百思终得其解,断定洋人必有“邪教善术者”作祟。他于是令部下四处征集装满粪便的马桶,然后在前线摆成排,以马桶口朝向英舰,以破邪术。结果,大炮一响,粪便飞溅,遗臭战场,马桶奇阵,遗臭至今。
杨芳的这一应敌之策不仅令人大跌眼镜,还让他的百战威名沦为笑柄。战后,杨芳黯然回了老家,郁郁而终。
其实,如果按照传统评判标准,杨芳并没有辱没他的名将盛誉。英军进攻广州时,杨芳坐镇城楼督战,哪里炮火密集,他就赶往哪里,左右劝他回避,他全然不顾。而且,杨芳不仅有胆,还有识。他见敌强我弱,主张以守为主,以攻为辅,集中兵力,扬长避短,谋略也不错。这明明就是一代名将的典型作风嘛!
即便是马桶阵,也并非杨芳在搞笑。马桶阵和火牛阵、连环马一样,是我国传统战阵,有过成功战例。平定白莲教时,有人就曾用过类似的阴门阵,关键时刻扭转了战局。杨芳熟读兵书,期望马桶阵也能大显神威、转败为胜,自然在情理之中。
但不管时人还是后人,都对杨芳的马桶阵不屑一顾,对杨芳本人冷嘲热讽。实事求是地讲,杨芳确实有点冤。比如一代名臣、民族英雄林则徐,也坚信洋人的腿不能打弯,只能在海上横,一旦上岸,中国人用长竹竿一捅,他们便会倒地不起,其搞笑程度丝毫不亚于马桶阵。只是林则徐的功绩够大,让人们忽略了他的这一“愚昧”。
那类似杨芳、林则徐这样的清朝名将,为何会如此愚昧、落后呢?根源还在大清本身。大清贵族为了手中政权、既得利益,对外闭关锁国,对内百般愚民,科学无地立足,愚昧畅通无阻,大清关着门瞎整,大家也只好闭起眼睛走路。
什么样的大清,造就什么样的名将。大清闭关锁国,名将必然闭关锁“脑”;大清闭明塞聪,名将必然闭目塞听;大清视科学为雕虫小技,名将必然视科学为奇技淫巧。妄想从鱼目中选出珍珠,在狗尾中挑出貂尾,怎么可能?所以说,杨芳的愚昧,来自大清体制的愚昧;杨芳的落后,源于大清思想的落后。名将也好,名臣也罢,谁都跳不出这个框。
有这么愚昧的思想和制度在前,大清衰亡也是早晚的事。
编辑/夏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