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桂萍 程云
摘 要:本文讨论了篮球文化组成、传统篮球教学的短板,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新时代高校篮球教育改革方案,指出教师需要在尊重学生需求、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上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另外要积极投入资金扩大宣传效果,并能够提升教学硬件,确保新时代高校篮球教学与时俱进,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同时,能够构建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情操。
关键词:篮球文化 高校篮球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9)09(c)-0093-02
篮球文化,简而言之就是以篮球运动为载体,建立其特殊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结合的复合体。篮球文化最初出现于我国第一届中国篮球文化论坛,当时有关发言人表示,篮球文化包含了观众和运动员在内的思维、行为方式的制度凝结。而对于高校篮球文化来说,则是包含了学校、体育教师、学生在内的一种体育文化体系,涉及到了建设观念、教学观念、学习观念,这也就决定了高校篮球教学必须紧跟时代,以教改为基点,在教学方法、学习观念以及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创新。
1 篮球文化下高校篮球文化组成
凡是文化都有两个范畴,即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校园的篮球文化同样如此,其具有的物质文化比较特别,不仅和篮球本身关联,更与学生能否将学习内容转化为具体的效果有关。另外精神文化则是通过篮球运动可以实现学生情操的改变、改善。总而言之,这二者缺一不可,都能体现技术和技巧,静能体现非一般的情操,这才是校园篮球文化的真正体现[1]。
1.1 物质文化
除了具体的篮球以及对应的设施建设之外,篮球文化涉及到的物质文化还包括具体篮球技术、篮球体能,也就是教师通过言传身授来保证学生相关技能体能的提升,使得技巧技术这种抽象的东西可以通过学生的改变而变得实质化。比如,在教师教授之下,学生可以自如带球过人,并实现美好的身姿,使得运动体现出一种人体美;或者通过篮球锻炼使得身体素质提升,降低疾病发生率。
1.2 精神文化
体育运动本身就能够塑造人的性格,比如提升学生的吃苦耐劳、团队配合、纪律意识等。特别是篮球运动,其需要团队配合,需要每个队员的积极付出和彼此理解,通过长期磨合形成优势互补。这种篮球对精神的雕琢,可以使得学生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得到改变和改善。这种精神层面的东西虽然看起来似乎虚无一些,但是往往又能够通过具体的行为行动得到体现。因此精神物化成为当前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键一环,篮球文化在此方面较比传统的道德教育更胜一筹。
2 传统高校篮球教学存在的短板
篮球文化虽然提出很早,但是在高校得到实行还是最近一些年的事情,具体对其执行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自然也就是传统教学体现出来的短板。因为这些因素的存在,使得篮球教学总是跟不上时代,根本不可能通过篮球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笔者对此进行总结,主要存在以下四点。
2.1 教学观念落后
改革观念先行,这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改革、农业改革、工业改革当中积累出的宝贵经验。同样如此,教学改革也是要从观念开始,只有改变了观念才会使得新的意识进入主体的大脑当中。然而高校教学观念受多年教学观念影响,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定式,从校决策层到具体的体育教师,观念的改变都具有一定难度。主要是人都有墨守成规的潜意识,不愿意突破传统,自我设限,最终导致教学改革总是在固定的圈子中徘徊。诚然有很大一部分是相应的激励不足,导致主体的积极性不足(这部分内容将放在第二部分来讲)。
2.2 教学制度不全
站在高校角度,教学制度包括了人事安排、绩效考核、工作评价、内部评聘等等工作制度,而對于体育教师个体来说,则是由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考核、教学总结等形成的一套比较致密的教学安排。高校角度是宏观层次,而教师个体则是微观层次,当然学生个体在教学制度中,自然而然应该成为教师工作对象。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生主体地位提升,需要教师考虑该如何扭转自己的身份,与学生实现良好交流对接(这部分内容将放在第四点来讲)。目前,高校篮球教学之所以没有体现出浓厚的篮球文化,就是教师激励方面不足,进一步来说,是因为高校很多体育教师是多校兼职,走穴成风,既定的一些奖励并不能确切地提升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甚至于因为用人机制出现问题导致教师个体出现品德问题,使得篮球教学过程中出现人身攻击。换句话说,高校教学制度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多的短板,没有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2.3 教学方法单一
除了制度影响、主观意识之外,教学方法单一的根本促成因素是大环境造就,即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生体质体能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这也导致高校在教学中对体育教学比较轻视,认为篮球技术、技巧对于大学生就业没有更大的帮助,最终这种观念也反过来作用社会,于是形成了不良思想观念的恶性循环。
2.4 忽视学生主体
忽视学生主体这一现象在传统教学中表现非常突出,学生往往成为被灌输和教育的对象,教师掌握着发言权,对学生可以批评教育,更可以不管其感受按照教学计划不分层次予以实施,并不考虑不同学生不同学习能力以及不同需求。大学生对于篮球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有提高技能、技巧的,也有希望通过运动来认识朋友的,也存在一部分人提升体质的,更有希望通过学习可以掌握一些花式篮球能够使得自己更有表现能力。而这些因素常常不被教师重视,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技术、技巧、战术等方面,使得教学内容刻板无趣[2]。
3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策略
3.1 建立符合时代的篮球教学观念
第一,人文观念。习近平在高校建设当中提出了人文校园建设,其中包括了尊重学生地位,做到因人、因材施教。教师的教学活动要围绕着学生展开,而不是传统的教材。要结合学生篮球学习的多元需求,从而有机地推出更好的教学方法。第二,学科素养观念。篮球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重要,通过系统教学构建学生运动习惯,打造其拼搏进取精神,能够使得其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团结、友爱、互助的高尚品德。现如今的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向于综合素养,不仅看专业看能力也看品德看思想。教师要积极地认识到篮球教学甚至于篮球文化对大学生综合素养打造的重要作用,改变传统教学当中的偏向于技巧、技术和战术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迎合学生需求,使得每位学生都得到篮球文化的不同渗透[3]。
3.2 建立科学严密的篮球教学制度
从高校决策层次要针对篮球文化氛围的打造形成系列的制度,要从环境建设、师资建设、教学方案上予以突破,能够出台详细的激励政策,使得体育教师能够不断地改变自己思想突破传统思维定式,推出系列创新教学活动。也能够调动体育教学组形成讨论,为校园篮球文化锻造献计献策。当然,也能针对篮球教学形成投入制度,积极更新提升环境建设,确保教学器具以及设施的完整。从教师角度来讲,需要建立系统的教学流程,要将教案摆在首位,使得篮球教学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能够实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手抓。
3.3 丰富篮球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兴趣
篮球教学具体的方法有很多:第一,分组教学。这种教学方式需要进行学情分析,将拥有共同特质的学生放在一组,针对其共有薄弱之处予以指导,这样使得教师做到针对性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分组教学同时配合比赛教学[4],即促进各组对抗,这样可以确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另外分组教学也可以将男女分开,这样考虑到了男生女生在篮球运动上的区别,避免误伤。第二,花式篮球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对接的是大学生的求异心理,追求个性心理,这样的教学往往气氛比较热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也能促进其体验,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第三,现代网络教学。可以将世界知名比赛精彩片段剪切出来,在室内播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网络教学还能不断反复播放,对于一些篮球动作学习具有积极促进作用,避免了教师反反复复示范挤占课堂时间[5]。
3.4 实现教学评价确保教学水平提升
篮球教学需要教师具有对应的评价能力,不仅要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形成评价,更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及效果产生科学评价,能够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建议,为自己的不足寻找改善办法。对于教学评价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多主体评价方式,即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学生评价,三级评价分别代表3个主体,这样形成的评价更加全面具体,避免了评价盲区。学校评价指标可以为教师教学方法、教学态度、教学效果、教案完整度等;教师评价则是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常见问题、考核分数;学生评价指标为教师教学创新度、是否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教师水平、教师品格等。学校决策层为了促进其做出正确决策,则可以面对教师、学生进行座谈会,或者进行问卷调查,从而确保篮球文化建设能够坚持正确的方向进行。这样便形成了学校、教师、学生三者联动,使得篮球文化有关的3个主体积极行动起来[6]。
4 结语
高校篮球教学改革,需要遵從篮球文化建设,不仅要抓物质文化,也要抓精神文化,要确保学生通过篮球学习拥有良好的体质和积极的精神。学校、教师、学生三者作为篮球文化的主体,需要改变过去的传统认识,积极地投入到篮球文化建设中,这些离不开制度、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的创新。总而言之,高校篮球教学改革任重道远,要以学科素养为基础,篮球文化建设为目标,积极地促进资源整合,确保教学改革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 董伦红,饶英.基于项目课程理论的高校篮球课程改革[J].体育学刊,2013(6):74-77.
[2] 靳厚忠,范宏伟,刘晚玲,等.高校篮球课程教学改革思考[J].体育学刊,2010,17(8):68-71.
[3] 刘兴刚,冯鑫.篮球训练教学是为了青少年身体素质发展——评《中国青少年篮球训练教学大纲》[J].大学教育科学,2017(4):I0007.
[4] 白微.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传统教学法与比赛教学法的实验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2):103-104.
[5] 齐林,刘政潭,刘志杰.基于网络的高校篮球教学多媒体课件的研制与应用[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26(2):86-89.
[6] 杨剑,方志元.大学篮球文化对高校篮球教学改革的影响及建议措施[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