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圻 王国胜 黄称心
【摘 要】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成果颇丰,同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要克服这些问题,扬长避短,就要从三个维度实现郑州市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制定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把文化发展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强化人才培养和人才结构建设;坚持主体多元化,从以政府主导一元主体向政府、企业、大众多元主体转变。
【关键词】文化产业;配套政策;人才结构建设;主体多元化
文化产业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实现形式,也是文化产品走向市场满足人民需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同时又是文化创新与继承的体现者,还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抓手。郑州市作为河南省会城市,承载着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责任和使命,也承载着河南省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和提升精神生活需求的希冀与期望,所以推动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不断生产高质量的文化精品,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课题。从当前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看,要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注重三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制定并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把文化发展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由于我国文化作为产业发展起步较晚,所以在许多方面还需要发力。总体来看郑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短板主要包括:文化产业之间的有机联结不紧密,文化资源产业开发规模较小,没有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规模化的文化产业群体,文化产品规模优势没有得到发挥等。这就急需进行机制体制改革,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其一,从根本上改变文化单位的所有制属性,采取企业化经营模式,缓解事业化管理与企业化经营之间的矛盾,避免出现政企不分、产权混淆的问题,使文化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其二,深入研究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及精神文化和文化产品的需求与供给现状,制定宏观的政策引导,转变人们的文化消费观念,唤醒潜在的精神文化需求,使多元的文化消费得到全面开展;其三,通过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专门的经费,来加强企业、高校和研究所之间的合作,高校和研究所培养专业优秀文化人才,不断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输送新鲜血液,鼓励企业大胆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丰富文化市场。
第二个维度:强化文化人才培养和人才结构建设。当前专业型技术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缺口较大。一要通过政策支持吸引人才。要继续完善人才引进的平台建设,吸引高层次人才回归,带动更多的专业型技术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投身郑州市文化产业领域;加大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对高端人才提供各方面的帮扶,包括入户、配偶工作、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减少其后顾之忧;企业要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环境,制定完善的人才招聘策略,扩大自身吸引力,以吸收更多的专业型技术人才和高端管理人才;高校要积极探索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模式创新与制度创新,在课程类别与授课形式上与时俱进,积极利用新媒体与互联网技术,达到产学研用完美结合,使人才培养模式愈发完善。政府高校和企业要通过这些方式实现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相结合,完善人才建设体系,助力郑州文化产业发展。
二要加强学术研究,促进人才培养。高校承担着文化产业相关理论与技术的研究重任,包括对决策者提供理论与政策支持、挖掘新的文化资源以及提供新的技术支持等方面。首先,要重视学科建设,重视文化产业相关学科特别是新领域学科的设置,完善学科体系。其次,加快研究平台建设,为相关人才的学术研究提供更多的高水平研究平台;同时政府应鼓励支持企业与高校及社会团体积极建设研究平台,在人才培养方面加强合作。综上所述,高校要做到学科建设、研究平台、人才培养完美结合,相互促进,逐步形成完善的一套体系。
三加强环境建设,留住更多人才。不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状况相差较大,同时各个区域文化产业人才数量、结构、学科、层次等方面也存在差距,要做好调查研究,建立完善的人才数据库;不同区域的发展差异决定了不同区域人才紧缺程度的不同,各个区域的发展战略也不尽相同,在人才引进时要有重点有针对;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逐步建立完善资金保障制度,设立文化产业基金,并鼓励个人与社会团体积极投入或建立相关基金,为文化产业领域的创业者;注重用人机制的灵活性,政府要做好服务者,在体制机制方面引进人才、发现人才、留住创意人才。
第三个维度:坚持主体多元化。以往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强调的是政府的主导作用,即主体的一元化。一元化主体虽然能够提升效率,但从长远看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要转变文化产业发展观念,从以政府主导一元化转向政府、企业、大众多元主体,实现主体多元化。
一转变政府发展理念。政府要转变观念,从管理职能转为服务职能。首先,政府部门要转变直接“办文化”的理念。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这一客观经济规律必须遵守。减少对文化产业各个领域的直接干预,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和服务职能,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的整体方向。第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破除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体制机制障碍。目前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城乡分离的问题,对文化产业市场影响较大,制定系统的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在法律制度方面破除这些弊障。要正确处理企业与市场的关系,让企业充分回归市场,并在法律制度方面提供支持与保障。第三,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是要服务人民,要坚持以人为本,各项制度措施要体现人性化。
二增强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挖掘河南省新的文化资源,使自身的创造力、生命力和竞争力得到提升,同时也使中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企业要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以科技促文化,使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助力中原文化发展进步;企业要与时俱进,在文化生产方式和表现形式上大胆尝试,出新品,出精品;立足本土,以本土文化打造优秀品牌,使本土文化走出去,扩大其影响力与竞争力,形成品牌效益,进而使推动中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
三提高公众参與度。人民群众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服务民众,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让公众积极主动参与到文化产业发展中。第一,政府和企业要聆听民众的文化需求,汲取民众的意见,增强公众的参与意愿和意识。第二,民众要对政府文化政策的制定、政府和企业对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加以监督和反馈,使政府、企业与民众形成良性互动,减轻政府工作量的同时提高文化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第三,拓宽公众参与路径,重视文化志愿者作用,积极引导志愿者工作走组织化规模化与专业化道路,提供良好的公众参与环境,做到全民参与,凝聚全社会的向心力发展文化产业。
【参考文献】
[1]卫绍生.《河南文化发展报告.2016:“十三五”时期河南文化强省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2]卫绍生.《河南文化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王国胜,男,河南漯河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导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刘书圻、黄称心,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17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研究生。
课题项目:此为郑州市2019年度社会科学调研课题“郑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研究”(项目号:ZSLX2019793)和2017年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目“河南省城镇化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研究”成果的一部分(项目号:2017—ZZJH—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