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寅颖
作为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规范化语言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州市初中生语言规范运用大赛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翻开五年来的语言规范运用大赛试卷,我们很容易就发现五年来各年级组别的试卷都呈现出语法感强、立意新颖、构思巧妙、时代感鲜明的特点。不论是试题的立意、构思,还是整体结构安排,命题者都力求融合语言规范运用的本质内涵与外部延伸,有效衔接语言规范在语文课程内外的运用,使各组别的每份试卷都充盈着语文味、时代感。由于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材的改版,语言运用规范也重新受到重视,因此,对历年扬州市初中生语言规范运用大赛试卷特点进行分析梳理是很有必要的,这对选手日后掌握命题方向具有充分的指导意义,也对教师反思语言规范的教学大有裨益。
一、试卷特点梳理
1.传承经典文化,凸显语文味
从选材来看,试卷关注经久不衰的经典文学题材。例如选择题中将文学体裁与评价赏析有机结合起来,使选手们置身于熟悉的传统文学环境中去辨析表达评价与诗词改写的区别,从而巧妙地实现知识与理解的对接。可以说,从选材上加强了试卷的文学性,提升了语文味。又如试题中引入对联、戏剧、剪纸、书法等民间艺术,既别具匠心地传承了中华优秀文化,还使选手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熏陶和感染。
2.植根现实生活,落实工具性
语言表情达意的工具性在现实生活中随处可见,语言规范运用试题的命制也植根于生活。
试看2019年八年级卷“选择题”部分的第1题。
下面语段中加点字的拼音正确的一项是()
花若相似,香不必远流。海风中的天人菊难得一见,烈日下的马鞍藤顽强攀爬,遍生的酢浆花粗服不称奇,湖畔的布袋莲淡美不嚣张。那经霜的篱菊入词,不懂澎湖无人岛的空绝;那温室的马蹄兰无常,只成葬礼丧仪上的簇拥。花常因繁盛而失色,多因丛生而见弃,物以稀为贵,错会了多少可堪吟咏的万象。
A.pān xiāo chù yín
B.pān xiào cù yíng
C.pān xiāo cù yín
D.bān xiào chù yíng
这道拼音题,取材于林清玄的散文集《情深,万象皆深》,文字清雅,意蕴深厚,展现了文字本身的魅力。
3.弘扬正能量,彰显时代感
优秀的试卷一定有鲜明的时代感,弘扬社会的正能量。语言规范运用大赛考卷就将两者进行了巧妙融合。诸如风靡电视屏幕的各种“电视国学”节目就赫然出现在试卷中,这恰好验证了语言规范运用的职责:传递社会正能量,弘扬传统文化精华,构建和谐社会。除此以外,我们从大赛试卷中还能发现传统文化的内容,如体现对仗工整的谜语推测、趣味横生的歇后语接龙、结合语境填写成语……可以说,五年来的赛题中,时代与传统结合得非常紧密。
4.重视能力考查,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大赛考卷除了上述特点外,还着重关注选手多方面的语文能力(语言运用、知识迁移、分析概括、阅读探究)和语文综合素养的考查,进而实现考查语言运用的能力与语文提升素养的高度统一。下面就以2019年的“规范表达”题为例,谈一谈二者是如何实现有机互补的。赛题中要求选手们以“我有我的方式”为题,表达此刻心中的感想。
在审题时,聪明的选手不难发现考题中的明确要求:表达你此刻心中的感想。考题命制者的目的在于引导参赛选手们热爱生活、认知生活,从而表达真情实感,提升语文学科素养。这就需要选手们要“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
语言规范运用大赛是一场语文味十足的大赛,它既是对选手语言规范运用能力的一次全方位检验,也是一次难得的认知生活、认知语言的过程!
二、展望命题方向
伴随着语言规范运用的不断深入,我相信今后大赛的试题将会不断“推陈出新”。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大赛的命题思路依旧会以规范语言运用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为重点。为此,我们需要坚持以下几点。
1.巩固语文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坚实的“基础”,是“高楼”万丈的基石。语言规范运用的考查就是这句俗语的最好验证。2019年大赛九年级试卷对“语言基础知识运用”的考查比比皆是,如“辨析形近字读音”“找出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选择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等等。此外,我们还要重视学生在语言规范使用中对语感的培养,因为命题人在命制试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添加考查句子排序、关联词选择等题型。
2.强化传统文化的赏析品味
2019年九年级赛卷从“剪纸艺术”“对联”“《诗经》”、古典建筑“阙”的提及到它们内涵的考查,都涉及到传统文化。毫不夸张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占据了比赛考卷的半壁江山。
为什么对中国传统、经典文化的考查始终是比赛热点呢?我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其自身独特的魅力,语言能力的积累很大程度上源自于传统文化,而语言规范运用能力的形成主要就是借助于听、说、读、写基本能力的提高来完成的。当然,命题人如此出题,也是在切实落实语言规范的核心,强调选手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语言知识、规范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促进选手们的成长,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有巨大作用。
新编部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已经加大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扬州教育局也在2019年初开始实施“五个一百工程”,大力倡导全市中小学组织学生在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基础教育阶段阅读一百本名著,背诵一百篇名篇,了解一百位名人,欣赏一百首(幅)名曲(名画),观看一百部优秀影视剧。所以,对于传统文化内容的考查,将永远是赛卷中最热门的选材。
3.关注生活本身
生活就是语文,语文是语言的一部分,因此语言与生活同样密不可分。让语言走進生活,根植现实,为现实生活所用,才是语言规范运用大赛的初衷。2019年扬州市语言规范运用大赛赛卷中强调对植根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知识、能力和规范运用的考查,强调通过比赛引导选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选手自身的语文素养。因此,语言规范运用的考查一定不会远离生活,生活化的语言规范运用才更具韵味。
所以,无论今后命题的走向如何,命题者都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旋律,以“社会生活”作载体,重视字词、语篇的考查,强化选手运用规范的语言在听、说、读、写的基础上解决实际生活的各种能力,从而达到提升选手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审美情趣的目的,使其具有良好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其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
总而言之,扬州市语言规范运用大赛的蓬勃开展,不仅夯实了整个扬州市初中语文教育的语言运用知识,还引领了科学的语文学习方法,切实可行、循序渐进地提高了初中生的语言学习能力,进而实现了初中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