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小城”更幸福

2019-11-27 04:35庄宁
小康 2019年31期
关键词:小城幸福感心理学

庄宁

小城故事 从全球趋势来看,幸福感最强的城市都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

今天,距离《小城故事》这首歌的诞生已经过去了40年,歌曲中所描绘出的对于小城的情感也愈发浓烈。

分布于广袤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的小城,由于地理气候与文化传统的差异而呈现出异彩纷呈的不同特色,演绎着属于每座小城独特的风土人情与生活方式,释放着千差万别的城市风貌与城市氛围。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小城之间还结成了一张坚不可摧又无形无色的“网络”,作为一个整体,把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最为朴素的文脉与家脉,所有发生的激荡与深沉,都牢牢地锁定在了这块东方大地之上,沉淀出一种超越时空的文明的张力及内敛的磅礴,渗透出一种令人感动与依恋的幸福感与归属感。

幸福的梯队

2019年10月,《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2019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之“幸福百县榜”调查,在调查结果中呈现出幸福小城分布明显的地域差异态势,其中江苏、浙江入选城市最多,总体排名最靠前,形成第一梯队;第二梯队由湖南、湖北、安徽、广东、山东、四川、云南组成;其它省市处于第三梯队。

经与清华大学的“中国幸福城市指数白皮书”(从2014年开始,每两年发布一次)进行比对发现,不同调查方法得出的结论惊人的相似。在清华大学的“幸福城市排行榜”上,同样呈现出幸福的梯次状态——在中国,最幸福的城市并不是那些超级大都市及省会城市,反而是二三线城市的幸福指数最高。那么,为什么“小城”更幸福?其实,不只是在中国,从全球趋势来看,幸福感最强的城市都主要集中在中小城市。比如,2018年3月,美国南达科他州城市苏福尔斯在“全美幸福城市排行榜”上排名第一。是什么让这座并不知名的城市充满了幸福呢?调查显示,这个城市的工作压力很小、失业率极低、社区保障充分、犯罪率极低,这里的人们在任何场合都会高兴地唱歌,拥有全美最乐观的生活态度。而最令人难以置信的艺术文化氛围和美丽的公园与城市建筑也是使这里的人们幸福感十足的关键心理因素。

积极的城市

进一步挖掘小城市之所以更幸福的深层次原因,我们需要借助积极心理科学(Science of Happiness)的力量。

1998年时任美国心理协会主席的马丁·塞利格曼提出积极心理学这一概念,在心理学史上具有革命意义的突破,成为20世纪末首先在美国兴起、并迅速席卷全球的一场心理学运动。积极心理学强调心理学更应关注个体的积极天性与优势提升,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建立起更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学也催生了幸福科学时代的来临。幸福科学致力于人的积极品质,倡导人们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已和世界,是对人性一种伟大的尊重和赞扬,更是对人类社会的一种正向理解,其目的是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加幸福和谐。多年来,幸福科学的极大发展为构建幸福城市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和理论保障。从全球经验来看,小城市更幸福,核心原因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积极的城市情绪氛围,表现为市民更高的主观快乐、主观幸福感强,对生活充满希望与期待,良好的教育与培训,压力下的高敏感度人群浓度较低等。第二,积极的城市人文特质,包括城市文化与生活传统的传承、城市智慧、审美、开放性、政策的亲和力与城市治理的柔性等。第三,积极的城市治理建构系统,包括平等的政府与民众关系、较强的社区包容度、经济良性增长、稳定就业、健康与社会保障、犯罪率低下、优良的公共服务等。

积极的城市情緒氛围将使城市充满欣慰和满足、希望和乐观,以及快乐和幸福感。城市的积极情绪将有助于市民个体拥有更加亲密的人际关系、更成功的事业、身心更健康。积极的人文特质将使城市充满关爱与和谐,提高城市互信、主观幸福感、提振经济信心、提高社会安全系数、扩大城市人际互通、提高创造性等。最后,积极的城市治理建构系统将从整体角度全面提升城市的品位与社会运行积极生态化,形成积极的社会建构,促进公民美德(如有责任感、有职业道德、乐于助人、有礼貌、宽容、互助),以及有利于个体形成这些美德的社会环境因素。

美好生活需要怎样的城市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中国发出了“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的新时代宣言。十九大报告指出,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清华大学彭凯平教授认为:幸福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认知神经科学、心理科学与社会学的研究已证明,幸福不是虚幻的概念,也不是简单的满足;幸福不是比较也不是有钱就可以;幸福不是靠别人给予,幸福更不是独善其身。幸福是一种有意义的快乐。

世界积极心理学之父、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马丁·塞利格曼预言,到2051年,全世界将有超过51%的人口达到“真实的幸福”。2016年7月18日,在美国达拉斯市召开了首届世界积极教育联盟成立大会。在开幕式论坛上,彭凯平代表中国代表团提出中国积极心理学的“351计划”, 即整个中国社会正进入一个积极构建社会正能量、增强老百姓幸福感的大背景,而中国积极心理学工作者的心愿就是:到2051年,中国幸福指数升至世界第51位,同时中国有51%的人感觉自己是真正幸福的人。而这些人口将有很大一部分是城市的居民。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各方面都得到了迅猛而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一些突出的问题,“大城市病”就是十分突出的一项。由于早期的城镇化建设中忽略系统建构与科学规划,很多大城市群的发展是在规划落后、盲目冒进、无序开发、千篇一律、审美低级的混乱局面下进行的。土地开发失控、大城区过度膨胀、超级城市功能混乱、城市运行严重低效等后果直接影响了城市的效率与效益,在城市生态、城市环境保护、城市文化品味构建、城市历史传承挖掘等诸多方面的缺乏与肤浅,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降低了人民切实的幸福感与城市身份认同。“大城市病”正是 “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十分典型而直观的体现。社会注意力过度集中于大城市,也在客观上使得大量中小城市避免了早期城镇化的粗放建设,养成了符合“美丽中国”要求的社会生态与城市品格。

美丽中国不仅表现为一种环境生态,还表现为一种文化生态。美丽中国不仅是一种生活场景现象,更是一种民族情怀展现。美丽中国不仅是一种生活间的营造,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向往的人文精神。美丽中国也将同时是幸福中国,是幸福社会,是幸福城市、幸福乡村、幸福社区、幸福组织、幸福个人的总的集合。而我们看到,在“2019中国幸福小康指数”之“幸福百县榜”上名列前茅的诸多小城市,都与“美丽中国”有着极高的匹配度。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也是诞生伟大奇迹和美好希望的地方。城市,让人们的沟通与协作变得更加容易,促进了思想碰撞与社会创新,缩短了人们的空间距离,提高了人类的整体生活质量,担负起了人类谋求更好发展的期待与实践。

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卓越的经济成长、蓬勃的社会生产力,环境生态更好、社会保障更好、治理生态更优良、民众生活更加世俗化、人际沟通更具备伦理精神、对未来保有信心,这些都是关于“小城”的幸福秘密。

(作者系清华大学社会治理与发展研究院专项课题研究员)

猜你喜欢
小城幸福感心理学
小城雪花
7件小事,让你下班后更有幸福感
小城大爱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小城红梅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