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雨蒙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防止和化解重大风险,准确消除贫困,防止污染。这三大战役并非孤立存在,它们之间有着很强的逻辑联系。精密扶贫和预防和解决的主要金融风险,如何维护金融体系的安全,让财政扶贫开发中发挥的作用应该是一个必须考虑的问题,在确保2020年将反贫困斗争中取胜。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发展普惠金融的战略部署,更好地支持和服务于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金融扶贫工作的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普惠金融;金融扶贫;金融机构;扶贫创新
1、普惠金融在金融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1.1农村普惠金融供需失衡
一直以来,中国面临的问题都比较严重,城乡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尽管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差距,但这种差距仍然存在。由于农村金融机构覆盖面相对狭窄,无法有效、全面地满足农村金融服务需求。虽然我国涉农贷款规模逐步扩大,但进一步研究不难发现,金融机构选择的服务对象构成存在一定的非理性现象。农村金融机构通常将自有资金贷给优质客户,这直接反映出农村普惠金融供需严重失衡。
1.2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
第一,结算制度尚未成熟。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缓慢,导致该地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大部分金融活动都必须流向银行,但银行的经营效率并不能有效地满足农民的需求。第二,信用信息系统尚未成熟。农村金融环境较差,信贷管理存在诸多缺口。金融机构中农民的信用信息非常有限。为了降低金融风险,大多数金融机构在没有充分掌握客户信用状况的情况下,会选择拒绝提供金融服务。第三,法律制度尚未成熟。法律法规是保证金融业长期发展的前提基础。然而,农村法律制度还不成熟,这也将影响到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1.3普惠金融产品单一
目前,农村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产品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大多数金融产品都是抄袭城市金融产品。为了降低农村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金融风险,农村金融机构设置了许多服务要求和较为繁琐的服务流程,而且大部分农民受教育程度较低,无法清晰地掌握金融机构的流程。这种现象只会导致农民对金融投资的需求不断下降。普惠金融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应该是农民群体。但从实际情况看,现阶段农村金融机构能够提供的金融产品非常有限,这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普惠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1.4政策制度缺失,缺乏財政投入
我国普惠金融服务提供商的生存和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首先,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完善普惠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其次,信用中介制度和信用担保机制不完善。最后,没有明确的法律约束和信用处罚机制。当地政府财政紧张,特别是在2014年扶贫基金管理的改革,“四到县”政策的实施的扶贫目标、任务、基金、权力和责任,地方政府可以协调利益方面的补贴,扶贫资金的风险补偿和保障功能。难以充分发挥其作用。
2、普惠金融在金融扶贫的对策与建议
2.1健全普惠金融的供给服务和扶持体系
第一,尽快建立政策性金融机构。应该清醒认识到,普惠金融的核心目的不是盈利,而是满足社会弱势群体的财务管理需求。因此,农村金融机构应严格遵守国家政策,按照管理规定实施普惠金融政策。第二,整顿和完善现行支持体系。虽然中央政府制定了一些优惠政策,但由于各地实际情况的不同,这些扶持政策可能并不适用。因此,地方政府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需要和发展,制定全面的、相应的扶持政策,从而有效保证我国的普惠金融政策在实践中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2.2加强普惠金融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
第一,创新现有支付方式,开发更多具有互联网强大功能的支付方式。移动支付工具可以提高居民支付的效率,同时也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第二,建立农村居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为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准确真实的信用信息,避免农村居民因信息不全而无法享受普惠金融服务。制定多元化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办好惠农事业。第三,整顿和完善现行金融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提高农村居民对金融服务的认识,保障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
2.3金融扶贫工具多样化
随着我国扶贫事业的不断推进,金融扶贫工具的种类也在不断丰富。2016年至今,证券期货工具创新引入扶贫领域,实现了资本市场与扶贫开发的有效对接。可以看出,在过去的40年里,中国金融扶贫工具的演变非常迅速。当前,多种金融工具协同使用,形成了网络化、系统化、多样化的金融扶贫工具体系,金融扶贫的优势迅速凸显。在贫困地区实现了金融渗透。
2.4完善政策制度,增加财政投入
完善相关政策体系,推进金融监管改革,依法有效推进精准扶贫。加大对普惠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发挥各项政策的综合作用,提高贫困地区民生保障水平。扶贫与扶贫相结合,促进精准扶贫更好发展。我国传统的扶贫模式是财政扶贫,财政扶贫在我国扶贫工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财政扶贫的政府过于主观,分权后资本使用效率大大降低,财政扶贫是一种“血液转移”扶贫,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精准扶贫的关键是让贫困人口有能力脱贫。普惠金融扶贫是一种“输血式”扶贫,可以为贫困群体提供更多依靠自身能力摆脱贫困的机会。因此,在精准扶贫的号召下,不仅需要财政专项资金的投入,更需要普惠金融扶贫的大力支持,增加贫困群体自我发展的机会。
2.5结合数字金融优化普惠金融体系
良好的监管环境是保持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因素。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收集、传播和处理效率的不断提高,推动了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金融业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改革进程。利用互联网技术定量评估机制对农村贫困家庭的信息进行动态跟踪,保证贫困人口信用信息等数据的准确性,降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结合云计算等科技发展,提高大数据挖掘管理水平,深化金融扶贫数据开发应用,打造符合贫困地区实际需求的金融产品,提高金融产品多样性。以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传播为基础,构建数字金融体系,大力推进普惠金融的实施,充分发挥规模效应,促进企业行为和产品定价的市场化,实现服务社会效益最大化。
总之,中国政府所倡导的金融扶贫是以普惠金融为背景,其核心目的是针对于农村群体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缩小中国的贫富差距。普惠金融的蓬勃发展能够有效地优化金融资源分布不合理的问题,高效地帮助经济发展落后地区脱离贫困。但是就实际情况来看,现阶段中国的金融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的不足,会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中国普惠金融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因此,研究以精准扶贫为背景,将偏远山区的扶贫工作作为研究的重点对象,全面、深入的研究农村精准扶贫问题,探索出中国政府在精准扶贫的实践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应对方案,以期望通过此次研究分析能够对中国的精准扶贫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肖主宸.开发性普惠金融在“后扶贫时代”的“造血”功能[J].金融经济,2019(16):86-88.
[2]白志红.普惠金融助推农村金融扶贫发展的策略研究——以山西省为例[J].辽宁经济,2019(06):49-51.
[3]龚毓烨.普惠金融视阈下实施金融扶贫的成效、问题和对策探析[J].区域金融研究,2019(04):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