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桐 姜钧文
摘要:目的探究降气散郁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非心源性胸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来自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PCI术后仍存在胸痛的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只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方案,观察组则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的基础上给予降气散郁汤治疗。通过临床疗效、SA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再就诊率,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情况。结果观察组胸痛症状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胸痛积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再就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降气散郁汤可有效改善冠心病PCI术后非心源性胸痛症状,也可明显改善患者紧张焦虑情绪,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降气散郁汤;冠心病;PCI;非心源性胸痛;焦虑
中图分类号:R256.2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9)10-0047-03
冠心病,全称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致使管腔出现狭窄或闭塞的情况,造成了心肌出现缺血、缺氧或坏死,从而诱发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其隶属于缺血性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多器官病变中最为常见的类型[1]。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现代社会压力的不断加大,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来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率与日俱增。随诊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PCI成为拯救心肌梗死患者最为有力的手段,也是改善心绞痛症状的一剂良方,PCI(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intervention),称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其主要将球囊、导管等器械通过外周动脉送至病变部位,通过这些器械解除冠脉狭窄和闭塞,恢复冠脉血流,从而心肌的缺血缺氧状态得以改善或恢复,明显缓解心绞痛的症状。但在实际临床中仍有部分冠心病患者经过PCI治疗后存在胸痛不适的不良症状[2-3],此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及其他相关心脏方面检查后,排除与冠脉相关的因素,但仍无法解释,据此将其定义为非心源性胸痛(NCCP),此种情况的出现,使得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4]大幅度下降,根据目前各项临床研究表明,恐慌、焦虑、抑郁等多种异常心理因素是 NCCP 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5-6]。通过临床观察发现,降气散郁汤对于冠心病PCI术后出现的非心源性胸痛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PCI术后的60例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1.2纳入及排除标准根据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8.57 ±6.39)岁。对照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67.77 ±7.31)岁。2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参考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第一诊断为胸痹心痛(TCD 编码:BNX020)的患者;(2)患者知情同意并自愿参加;(3)患者均为冠心病,且已经过PCI治疗后;(4)因PCI术后仍存在胸痛就诊,但通过其他相关检查,除外其他器质性疾病。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性疾患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者;(2)妊娠及近期有计划妊娠或哺乳期妇女;(3)近期服用过其他类型的中药汤剂;(4)合并有其他慢性呼吸、肝、肾、脑血管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致死性疾病。
1.3治疗方法参照2018年《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推荐PCI术后冠心病二级预防西医用药方案,2组患者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等(此类药物均规格、厂家等相同)。观察组则在西医方案基础上,予降气散郁汤(具体组方:柴胡15 g,枳壳15 g,郁金10 g,木香10 g,香附15 g,桔梗15 g),1剂100 mL,日3次口服,療程4周。
1.4观察指标及疗效标准(1)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评价标准及《中医内科学》中胸痹心痛病的诊断标准,在治疗前后,应用中医证候量表对患者进行评分(0-10分)。
①根据患者主观意识评价自身症状程度,选取“疗效参数”作为评价标准,疗效指数=[(治疗前分数-治疗后分数)/治疗前分数]×100%。显效: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或完全消失,疗效指数大于 70%;有效:治疗后症状减轻或改善,疗效指数为 30%-70%;无效:治疗后症状未减轻或反而加重,疗效指数小于 30%;
②根据患者主观意识评价自身症状程度,选取“胸痛积分”作为评价标准,具体评分标准如下(无痛为 0 分,最痛为 10 分):0分—无胸痛;2分—轻微胸痛,疼痛自评分为 1~3 分;4分—明显胸痛,疼痛自评分为 4~6 分;6分—胸痛剧烈,疼痛自评分为 7~10 分;
(2)SAS量表[7]采用4级评分法,分为四个等级,依次为1、2、3、4,主要统计指标为标准分,标准分=各项目所得分*1.25,取其整数部分,SAS标准分≥50分,认为处于焦虑状态。
(3)经过4周治疗后,采用随访方式,记录2组患者因胸痛症状再就诊的次数。
1.5统计学方法采用 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 采 用χ2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 1,Q 3 )表示,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显效率及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组治疗前后胸痛积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组治疗前后SAS评分比较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2组治疗后因胸痛再就诊次数比较观察组再就诊数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再就诊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见表4。
3讨论
绝大多数冠心病患者经过PCI治疗后均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冠脉狭窄或闭塞而造成的不适,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远期预后。但对于部分患者而言,疾病本身、手术治疗的风险、术后再狭窄、支架带来的经济压力等各种因素,给患者带来躯体与心理上的双重负担,极易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这种不良情绪可造成内分泌及神经功能的异常,引发了诸如胸痛等病理生理变化,从而大大降低了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8]。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人文关怀的逐渐显现,人们不仅仅拘泥于身体疾病,而逐渐将发展重心着重于心-身疾病,从而使得曾经单一固化的传统医学模式逐渐演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多方位的新兴医学模式,更有多为学者明确提出了“双心医学”这一新兴概念,双心医学(Psycho-Cardiology)[9-10]是由心血管系统医学与精神心理医学交叉融合并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门全新学科,其主要侧重于诊治心血管疾病和不良心理因素同时出现的身心疾病,提倡心血管与心理的双重健康,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趋势,通过各项研究表明,心血管疾病和心理疾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成为了心血管疾病患者远期预后[11-12]中最为严重的危险因素。
冠心病在中医中,则隶属于“胸痹心痛”、“真心痛”的范畴[13],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提出了,心为心君主之官,主血脉,主藏神。藏神,即“主神明”,顾名思义,心主导人体情志、思维、意识等心理活动,全面概述了在生命活动中精神因素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素问·灵兰秘典论篇》提出:“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阐明了心作为人体五脏六腑中的君主,通过发挥统帅和协调能力,调控各脏腑之气,从而影响各脏腑功能。 《类经·疾病类》中描述:“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并赅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同样也表达了精神因素也可以造成各脏腑出现器质性病变[14]。《类经·疾病类》中同样有原文阐述了:“情志之伤,虽五脏各有所属,然求其所由,则无不从心而发……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以及《灵枢·本神》中也称:“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指出了外界各种不良因素作用于心,进而影响心神的正常心理功能,进而对机体产生各种不良影响。因此患者胸痹心痛发生后,本身心气不足,加上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的刺激,极易造成气郁,致使气机不利,从而也可以出现胸痛[15],而降气散郁汤中柴胡为君药,主疏肝解郁,可缓解情志不舒所致的气郁之证;郁金既能活血,又可行气,木香则为行气止痛的要药,善行肝胆、三焦、脾胃、大肠气滞,郁金与木香合用,可治疗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痛症;香附长于疏肝解郁,调经止痛,为调经之要药;枳壳开胸行气,使气行则血行,桔梗开宣肺气,载药上行,桔梗与枳壳一升一降,升降相宜,调理全身气机,宣达气血,综上所述,全方共奏活血行气,解郁止痛之效,可明显改善因情志不畅,气机不利所致的胸痹心痛症状。
本研究所采用的降气散郁汤对于此类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2组研究对象经过4周治疗后,观察组应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加降气散郁汤治疗后,症状缓解情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SAS评分结果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说明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效果更加显著;观察组再就诊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降气散郁汤有明显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缓解患者的临床疗效。
综上所述,降气散郁汤显著改善冠心病PCI术后非心源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了患者的生存质量及远期预后,减少了患者的再就诊数,节省了医疗成本及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陈彦霞.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9):25-26.
[2]王芳,董志,依仁科.急性冠脉综合征 PCI 术后近期再发胸痛原因分析[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9,31(2):195-197.
[3]李十红,陈玄祖,高云,等.冠心病支架置入术后再发胸痛与焦虑抑郁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2014,9(7):934-938.
[4]莫琴琴,吳之茵,周虹.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心理状态与个性特点相关性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28):70-72.
[5]杨红雨,孔咏梅,闫娟娟,等.认知行为治疗对 PCI 术后非心源性胸痛病人焦虑、抑郁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7):775-777.
[6]刘祖明,胡阳珍,侯晓华.非心源性胸痛患者心理异常与症状的关系[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07,16(4):388-390.
[7]戴晓阳.常用心理评估表手册[J].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133-155.
[8]黎东,龚倩,李郁,等.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不典型胸痛的临床效果[J].广西医学.2018,40(4):424-426.
[9]牟鑫,颜红.浅谈双心医学中医治疗进展[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6,29(11):1673-1675.
[10]李婧.双心医学的研究现状.心血管病学进展,2015,1:117-119.
[11]Le Grande MR,Murphy BM,Higgins RO,et al.Physical ac-tivity and negative emotional response after percutaneouscoronary intervention[J].Eur J Cardiovasc Prev Rehabil,2006,13(2):254-260.
[12]王生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 PCI 术后胸痛的影响分析[J].2018,48(4):62-63.
[13]张发艳.双心医学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8,31(6):48-50.
[14]焦晓民,阮琳.浅谈中医辨证论治双心疾病[J].辽宁中医杂志,2015,4:721-723.
[15]王丽萍,王春林.从五脏一体观探讨双心疾病的中医辨证思路[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41(3):198-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