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靖芳
前不久,一名華人程序员在脸书的总部园区一跃而下,撼动了硅谷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以前在大家心目中高福利、扁平化管理等美好和善意的印象:某种程度上,我们对硅谷以及背后所代表的技术资本力量的认知还是太少。
《硅谷帝国》做了这样一件“科普”和研究的事情,它详细阐述了以脸书、亚马逊、谷歌等公司为主的“最有野心、最强大”的科技公司是怎样掌握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在公司的发展初始,作为使用者和消费者的我们天真地相信着“科技改变世界”,殊不知他们是以一种寡头的形式,全方位接掌了普通人的生活,甚至渐渐吞噬了公权力的边界。
书中提到的较为发人深思的观点在于,科技公司试图创造出一套对抗政府话语的体系。用作者露西·格林的话说,是硅谷在营销和信息传递方面一直在积极塑造一个与政府大坏蛋对抗的英雄角色。比如2015年年末发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恐怖袭击案件,苹果公司对联邦调查局提出的解锁嫌疑人手机以提取关键信息的邀请,作出了拒绝。
在这起事件中,作者认为苹果公然反抗政府,成为隐私权的仲裁者,而政府扮演的角色不自觉地成了对立面。同时,政府机构低效、监管僵化的特点被反复提及,并且放到最大,对应到硅谷的叙事体系里,则是解放和自由,两者反差明显。
更进一步而言,当与消费挂钩的硅谷公司获得了政客都不曾有的信任,公民消费主义的意识便极大增强,他们会用购买力来影响舆论。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当公众不喜欢某个品牌的行为时,他们可以退出服务或者在社交媒体掀起民众愤怒情绪,促使这些品牌作出回应,从而创造出连华盛顿都不一定拥有的“控制感”。
这样的情况在脸书、推特上不陌生,在微博、微信上亦如是。即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这本书是在讲述大洋彼岸的故事,但还是止不住反思自身所处的环境生态。技术的未来有多大程度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当科技巨头代替了宇航员和好莱坞明星成为我们所顶礼膜拜的对象时,警惕的声音就应该响起。
[德]托马斯·德·帕多瓦 著
盛世同 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9年10月
牛顿与莱布尼茨围绕时间的本质展开的重要讨论标志着人们对时间的理解发生了根本转变,摆钟和精密怀表问世后,私人计时器在大城市的市民阶层中迅速普及。物理学家托马斯·德·帕多瓦借助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引人入胜的传记,铺陈出我们理解时间的历史。
[日] 九鬼周造、阿部次郎 著
王向远 译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9年9月
本书收录九鬼周造《“意气”的构造》与阿部次郎《德川时代的文艺与色道》,从江户时代的风俗、衣装、文学,到身体话语与情爱关系,解读日本文化中极具独创性与先锋性的美学观、身体观与情爱论,发掘出“意气”“色气”“粹”等从日本本土文化中滋生而出的独特美学话语。
[美]让-克劳德·戈尔万 著
严可婷 译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19年10月
古代城市复原图的绘制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让-克劳德·戈尔万用细腻的水彩画直接呈现了古地中海文明,从公元前2500年直到公元5世纪,130幅复原图配以文字,精心介绍了87个地区与城市,将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一网打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