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区运动项目设计

2019-11-27 19:15龚琰
早期教育(教育教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马头彩虹桥草地

龚琰

写在前面:近年来,中国福利会幼儿园聚焦运动环境,引导幼儿喜欢运动、乐意锻炼,并在走、跑、跳等活动中,不断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性与耐力性,促进知情意行全面发展。在户外运动环境创设之初,幼儿园设置了这样一个愿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玩得起来的乐园,这个乐园既不是盲目跟风的仿制,也不是高档奢华的堆砌,而是真正以孩子为本,让孩子能够喜欢、玩得转、促发展的乐园。为此,教师们依据幼儿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依据现有场地条件和运动资源,依据运动目标,因地制宜理性规划场地环境和设施。设置空間,支持个体最大可能生长;增设辅助物,持续挑战幼儿运动能级;改变任务玩法,促使幼儿运动素养不断进阶。在实践“我运动,我快乐”宗旨的同时,不断提升幼儿的运动能力,增强幼儿体质,引导幼儿在自主探索过程中为终身发展积淀核心素养。(董炎)

身体控制和平衡能力是幼儿运动的核心经验之一。考虑到小班幼儿身体动作稳定性不强,我们选择草地作为平衡区的场地。草地给人以柔软的感觉,且摩擦力较强,这在心理上对幼儿产生支持,使幼儿不会畏惧跌落、滑倒。小班幼儿仍处于巩固“稳定、自然走步”的阶段,因此,“走”的动作技能游戏设计成为首选。

游戏一:小马散步

设计:提供马头器械,幼儿在整片草地上持物走或跑。

小班幼儿一开始对形象的“马头”非常感兴趣,又因为器械的低结构,他们很容易投入活动。随着对“马头”的新鲜感降低,幼儿逐渐开始自由松散的活动,自主游戏的成分更胜于运动。

游戏二:穿越彩虹

设计:用大小彩虹桥建构彩虹路,幼儿从起点抵达终点。

选择彩虹桥是因为它色彩鲜艳、可变性强。我们有意将彩虹桥用多种形式摆放,如直放、横放、竖放、倒放,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和难度层次,使幼儿有不同的身体和心理体验。运动中,能力强的幼儿以走的方式缓慢通过彩虹桥,能力弱一些的幼儿以爬的方式通过。

游戏三:过草地

设计:用小彩虹桥、木板、竹梯、泡沫垫搭建不同难度的几条小路,幼儿可自主选择路径通过。

通过上一轮的尝试,我们发现大彩虹桥不太适宜小班幼儿运动,因此保留了小彩虹桥。走木板虽然没有难度,但腾空架设,其高度设置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竹梯可变性较强,可放置在地上或腾空架设。选择泡沫垫,是因为它的摩擦力非常强,特别适合搭成坡度,或作为辅助材料改变其他材料的高度。几种材料组合灵活多变,让幼儿产生不同的平衡体验。运动中,幼儿的兴趣大大提升,不断尝试走各种小路。

游戏四:运粮食

设计:在前一轮游戏路径的基础上,幼儿尝试持物通过障碍。

幼儿对平衡区的几条路径非常熟悉后,兴趣有所下降。我们通过创设游戏情境,增加任务来提高难度。持物同时保持平衡,给幼儿新的挑战。初始阶段,我们仅提供一些趣味性道具,如小鱼、胡萝卜,提示幼儿给猫和兔子喂食,幼儿沉浸在游戏情境之中,但运动的挑战性不强。当幼儿熟悉规则之后,运用不同大小的球来替代,增加难度。在持不同大小、形状的球通过路径时,幼儿的平衡有时会被破坏,而不得不想办法通过身体动作的调整恢复平衡,无疑对幼儿是一种新的挑战。

猜你喜欢
马头彩虹桥草地
基于新常态下的历史地段保护与更新
The Rainbow Bridge/by Cynthia L00mis Gurin彩虹桥
看,一道彩虹桥
泡泡彩虹桥
Laughing song
草地
可爱的小马玩偶
一片草地的述说
街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