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秀丽,赵秀菊,周章添,龚 鹏
(1.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 325003;2.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浙江温州 325000)
当前随着区域社会经济逐渐从简单粗放型向自动化集约型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办学宗旨是为区域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每个专业都应有其明确的服务领域[1]。高职数控技术专业主要面向机械、模具、电子、电气、轻工等行业,可从事产品设计与加工、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常用CAM软件多轴加工、数控设备调试与维修等相关工作,这是20 世纪90 年代在我国改革开放期为满足用工需求所定义的教学方向,并且至今很好的服务于社会劳动力需求。然而随着当前中国的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发展为动力,温州企业层面则是主动推进技术管理和经营模式创新,逐步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形成“真正驱动未来工业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引擎”[2],对复合型用工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温州区域不同数控专业升级发展,培养出能胜任不同数控专业综合性复合人才的毕业生,并且让毕业生能更快、更好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现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数控技术专业(简称浙工贸数控专业)为例探索“面向区域数控专业集群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研究。
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 号)、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重要讲话《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95 号)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 号)等文件要求。作为高职院校我们有必要发挥能动作用,结合当前温州数控专业需求及学院的特色,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
温州作为浙南地区的经济中心,是浙江省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现已形成汽摩配、泵阀、电器、包装机械、紧固件、造船业、轻工机械、眼镜制造等数控专业集群,并先后获得了“汽摩配之都”“泵阀之乡”“电器之都”等称号[1]。以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数控模具部门(简称长电数模部门)的人才培养模式分析为例,从调查结果来看,90年代由于粗放型的经济下,能够掌握数控技术的专业人才较为稀缺,但随着大部分高校把数控技术列入主要专业后,该专业人才已经达到饱和,当前最为需要的是不仅具有数控编程能力的员工,还需要其能够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实施方案改进与优化的高素质人才。因此浙工贸数控专业根据温州区域数控专业集群的创新人才需求预测,制定了如图1 复合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框架图,通过与企业联合培养,工学结合交替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开始的三年高职培养过程,实现将数控技术同工业机器人、机电一体化技术、模具设计制造相结合的智能化教学改革,实践出与长江汽车电子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教学模式。
图1 复合性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经过长期的企业调研,我们以长电数模部门为例,列举了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所对应的专业选项,如表1 所示。通过对比每年毕业生的专业及最后所从事的专业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学生最后都从事本专业工作,而且跨专业所占的人数几乎占到了一半以上。这也是企业所担忧的,因为这些跨专业的学生未能通过自己所学知识服务于企业,而需要重新进行相关知识的消化吸收,等到一定阶段又会有部分学生因兴趣等原因而退出,这个过程中占用了企业很大的精力和时间成本。那么如何能够解决这一现象,就是本创新性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的目标。本教改的实施路径是通过整合表1 所列4 大专业的核心课程,根据企业需求进行课程重组,去除一些非重要理论性太强的课程,优化课堂结构,从学生大一入学就开始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实践,互聘讲师来提高对人才培养的途径。
表1 各专业课程体系
浙工贸数控专业转型根据企业的这些期望与需要,设计了“四阶段、四层次”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在三年高职教学中,每年均设置“校内生产型基地实训”、“校外企业实践”、“课堂学练做一体化教学”等多个阶段,交叉进行;三年四层次,能力培养循环递进,即培养扎实的首岗胜任能力、较强的岗位适应能力和较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个能力层次。面向区域数控专业集群的创新人才培养进而达到我们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
根据企业创新性人才能力需求架构,结合本专业当前教学设计实践,如表2 我们重新分配了每学期的专业知识教学进度。由于新生第一学期刚入学对其将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及所学专业还不了解,因此在第一学期我们组织企业进行宣讲并带领学生参观多个企业生产办公基地,让学生对未来工作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如果对这方面没有兴趣的同学这时就可以及早的转专业,从而避免了双方时间与精力成本的投入,而留下来的同学对未来的工作也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接下去的专业学习带来了一定的目的性和兴趣。通过第1、2 两学期的基础专业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机械及电气相关知识,为后续第3、4学期的专业综合学习打下基础,在每学期中我们都安排1 到2 个星期的企业生产实践课程,与对应的企业实现无缝对接,进一步深化当期所学知识。到第5学期,学生已基本掌握所有知识,该学期全部课程将由企业师傅负责,学生实行轮岗制,以期每个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合适岗位,以便参与第6学期的定岗实习。
表2 教学改革后各学期专业知识分类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在原有的校内常规课程考核之外又详细制定了学生在企业中实践能力考核项目以保证整个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质量保障。企业实践能力考核主要包含有企业师傅对所带学生的综合评价分占50%、学生实际工作完成能力30%、学生实践考勤及纪律20%。通过每个星期对这些指标分数的评价,到学期末就形成了学生本学期的综合企业实践分数,该分数可以作为对该生当前奖学金考核依据。
浙工贸数控专业自实施面向区域数控专业集群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来,在学生竞赛、教学、课题申报、学术研究及院系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近三年在教育厅组织的全省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中,浙工贸数控专业综合排名位于前列。浙工贸数控专业是中央财政支持服务地方重点专业、浙江省特色专业、温州市重点专业,多次评为优秀专业等。
2018年9月与温州长江汽车电子有限公司开展新的一期新生联合培养宣讲。通过对上一期浙工贸数控专业与企业共建数控模具班情况给予了详细的总结,充分完善校企合作实质性建设、学生学风、专业对口率及毕业生留职率等方面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双方的职责,在此基础上校企还按学生数拨付一定数额的教学经费、奖学金等,支持企业办学,实现了校企利益双赢。通过与相关企业合作,浙工贸数控专业建成了拥有温州市技能大师、551 人才、首席技师、优秀教师等强大师资团队,培养了多名优秀创业人才,近五年,专业学生获得国家级竞赛一二等奖五项;机械设计竞赛省级一二等奖十项以上;挑战杯省级一二等奖六项;中美创客一等奖等。专业团队社会服务能力强,社会反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