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函斌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我国老年人中较常见,女性发病人数显著多于男性,近年来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其致病因素较复杂,病程较长,治疗难度较大。随着患者关节间隙逐渐变窄,周围的肌腱、韧带等组织逐渐纤维化,可导致膝关节内的软骨发生退变,给患者带来明显疼痛感,对膝关节活动功能造成一定影响,也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相关研究结果显示,针灸可有效改善膝关节血液循环;同时还可改善患者痛阈并增加内源性镇痛物质合成释放进而起到镇痛效果[1]。独活寄生汤具有补肾活血、补肝益气、祛湿止痛功效,可实现标本兼顾、扶正祛邪。本研究就独活寄生汤联合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近期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0月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鹄山乡卫生院收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 4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男6例,女14例,年龄46~5岁,平均(51.1±6.7)岁,病程6个月至12年,平均(8.4±1.6)年;研究组 20例,男 8例,女12例,年龄45~75岁,平均(51.4±6.6)岁,病程6个月至12年,平均(8.7±1.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晨僵时间短于 30 min;2)参与本研究前2周内未接受其他治疗。排除标准:1)肾脏或其他严重疾病;2)神智模糊或有精神疾病无法进行正常沟通;3)患者依从性较差或拒绝参与本研究;4)骨折或类风湿关节炎等造成的关节疼痛。
对照组采用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方剂组成:桑寄生20 g,杜仲、独活、当归各15 g,秦艽、白芍、党参、黄芪各12 g,防风、川芎、川牛膝各10 g,甘草、肉桂各6 g,细辛3 g,1剂/d,用水煎煮2次,取400 ml药汁,2次/d,治疗15 d。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针灸取穴以悬钟、三阴交、血海、阳陵泉、足三里、膝阳关、犊鼻、鹤顶、阳陵泉+阴陵穴为主进行针刺。随证可对气海、肾腧、关元以及脾腧穴位进行针刺[2]。操作方法:患者屈膝而坐,充分暴露需针刺穴位,对患者需针刺部位皮肤进行常规消毒,对三阴交、悬钟穴、膝阳穴、阴陵穴和足三里采用直刺,鹤顶、血海和梁丘采用斜刺,深度以1~1.5寸为宜,平补平泻,而犊鼻向后内斜刺1~1.5寸采用平补平泻,阳陵泉采取直刺,其深度以1寸为宜,采用泻法[3]。所有针灸部位留针时间在30 min左右,将针柄上插入长为2 cm左右的艾灸条,同时给与温针灸,皮肤与艾条的距离应控制在3 cm左右,艾条应从下端点燃,准备一张硬纸片若患者感到热烫难忍时,将其隔挡住施灸区,使其局部温度显著降低。在艾条燃尽后将燃烧后的灰烬清除,同时起出刺针,以此2壮即可,1次/d,7 d为1个疗程。
近期临床效果:显效:经过治疗患者膝关节疼痛、僵硬、肿胀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患者可进行基本日常活动;有效:经过治疗患者以上临床症状明显改善,但进行基本活动时仍有不适感或摩擦音,膝关节功能有所好转;无效:未达上述标准[4-6]。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采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自评量表(WOMAC)对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分数越高表明患者膝关节功能越差[7]。
研究组患者的近期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近期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WOMA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WOMA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WOMAC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WOMAC评分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0 111.2±10.5 82.8±15.5研究组 20 110.7±11.8 59.3±12.2 t值 5.394 11.391 P值 >0.05 <0.05
膝关节骨关节炎在中医中又统称为“膝骨痹”,并将该疾病定义为本虚标实之证,导致该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气血痰瘀凝滞、肝肾亏虚、风寒湿等外邪侵袭、筋骨失养等[6]。而中老年人的主要发病原因为肝肾亏虚,由于该阶段人群易出现气血不足情况,若受劳累外伤或外邪侵袭,就会导致气血不通情况发生[7]。因此,治疗原则为通经活络、补益肝肾气血。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的膝关节发生了功能和结构改变,而膝关节软骨主要出现退行性改变。目前,临床常采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治疗,其可改善临床症状,但对于软骨关节退行性改变并无任何抑制作用,同时该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较为显著[8]。针灸具有阵痛作用,同时可有效改善膝关节血流供循环;提高痛阈,同时可促进内源性镇痛物质合成释放以减轻疼痛程度。而艾灸的温热刺激,可改善局部淋巴管和血管功能,从而达到消肿止痛目的。在控制炎性介质方面艾灸具有重要作用,可以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管通透性,进而减轻炎症反应[9]。
由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独活寄生汤第一次提出,该组方可兼顾标本正邪,具有补肾益气、补肝止痛、祛风除湿功效。组方中的细辛、防风、独活等药物,属辛温之品,具有温阳止痛、祛风散寒作用。黄芪可通过降低膝关节液中炎症介质水平,缓解膝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过程。以上诸药合用,可实现标本兼顾、扶正祛邪,具有补肾活血、补肝益气、祛湿止痛功效[10]。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研究组WOMA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人体髌韧带两侧凹陷处为犊鼻穴位置,该穴位是主要治疗膝关节疼痛的穴位;鹤顶穴,经外奇穴在膝上部,髌底的中点上方凹陷处,能通利关节,活络止痛;梁丘穴为足阳明胃经的郄穴,“主膝脚腰痛”,刺激该穴位可达到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目的;位于股前区的血海穴是足太阴脾经腧穴,刺激该穴位可有效缓解膝股内侧的疼痛;足太阴脾经的合穴称之为阴陵泉,该穴位与血海穴相配合,可通达足三阴经;而足少阳胆经的合穴称之为阳陵泉,对其进行刺激可达到舒筋活络、养肝柔筋、补肾壮骨的效果,该穴位主要用来治疗筋骨麻痹。足阳明经的合穴又称之为足三里,有补益气血之效,该穴位主要用来治疗下肢痹痛。对悬钟穴进行针刺可缓解颈项强痛,胸胁胀痛,下肢痿痹。对三阴交穴进行针刺除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亦有安神之效,可帮助睡眠。对以上穴位实施针刺可达到除痹止痛、活血通络效果,有效缓解患者局部疼痛[11]。
本研究的不足为选择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较少,得到的结果可能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要进一步研究,以验证研究结果的准确性,为其他研究学者与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借鉴。
综上所述,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独活寄生汤联合针灸治疗近期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膝关节功能,促进患者尽快康复,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和精神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