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

2019-11-27 05:42:08欧阳欣胡巧霞张昀赟楼琼谢冬琳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年22期
关键词:阿托神经功能脑梗死

欧阳欣 胡巧霞 张昀赟 楼琼 谢冬琳

(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浙江 宁波 315000)

急性脑梗死预后比较差,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急性脑梗死即使得到积极治疗,但仍存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故急性脑梗死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急性脑梗死治疗方法有多种,药物保守治疗仍为主要治疗方法。阿托伐他汀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被广泛应用〔1,2〕,具有较好效果,但急性脑梗死单一用药效果不甚理想,联合用药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前列地尔为强力扩血管剂,在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较好效果〔3,4〕。颅内动脉狭窄为急性脑梗死的主要原因,颅内动脉狭窄主要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炎症反应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5〕。本文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前列地尔,观察两者联合对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老年急性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患者170例,将其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5例。对照组男59例、女26例;年龄(67.34±6.51)岁。观察组男57例、女28例;年龄(68.12±6.49)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

1.2诊断、纳入及排除标准 诊断标准:颅内动脉狭窄:颅内血管内径狭窄率≥50%诊断为颅内动脉狭窄〔6〕。急性脑梗死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7〕。纳入标准:符合急性脑梗死和颅内动脉狭窄诊断标准,年龄60岁以上,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各种原因所致脑梗死者,颅内出血者,烟雾病、创伤、肿瘤、动脉夹层、动脉炎、颅内感染等所致颅内动脉狭窄者,恶性肿瘤者,免疫系统疾病者,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近期服用免疫制剂、激素、抗菌药物者。

1.3治疗方法 两组入院后给予长春西汀改善循环,阿司匹林肠溶片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降压、降糖、降脂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入院后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生产厂家:辉瑞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0 mg/片,7片/盒,批号:H20051408)治疗4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注射用前列地尔注射液(生产厂家:西安力邦制药有限公司,规格:2 ml/10 μg,批号:H20103100)治疗,10 μg前列地尔注射液溶于1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静注时间0.5 h,1次/d)。两组疗程均为2 w。

1.4观察指标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量表〔8〕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定〔9〕: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对两组进行Barthel指数和NIHSS评分评估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0~42分,其中轻度1~4分,中度5~15分,重度15~20分,极重度21~42分。Barthel指数评分共100分,其中重度依赖为≤40分,中度依赖为41~60分,轻度依赖为61~99分,不依赖为100分。疗效评估〔10〕:NIHSS减少90%为痊愈,NIHSS减少46%~89%为显效,NIHSS减少18%~45%为有效,NIHSS减少<18%或增加为无效。血脂测定:抽取治疗前后外周血,送检验科测定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6、IL-8水平测定:抽取治疗前后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2、IL-6、IL-8水平(试剂盒购自美国Sigma公司)。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t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Barthel指数和NIHS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和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NIHS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Barthel指数和NIHSS评分比较分,n=85)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下表同

2.2两组疗效比较 对照组痊愈16例,显效31例,有效24例,无效14例;观察组痊愈32例,显效27例,有效22例,无效4例。观察组总有效率(95.30%)显著高于对照组(83.53%,χ2=6.213,P=0.013)。

2.3两组血脂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血脂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G、TC、LDL-C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HDL-C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观察组TG、TC、L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DL-C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4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IL-2、IL-6、IL-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2、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IL-2、IL-6、IL-8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表3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3 讨 论

近年来,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颅内动脉狭窄是导致患者局部脑血液供应不足,引起局部缺氧缺氧,造成急性脑梗死。药物保守治疗仍是脑梗死的常用治疗方法。阿托伐他汀为临床常用的治疗药物,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中具有较好效果〔11〕,具有调脂、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和抑制机体炎症反应的作用,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中也具有较好效果〔12〕。但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常采用多种药物联合以提高其治疗效果。前列地尔为强力扩血管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安全有效,可改善容量血管和微循环等外周血管系统,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外周血管病〔13,14〕。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基础联合前列地尔可进一步提高阿托伐他汀的治疗效果,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调节脂代谢。

急性脑梗死病理生理过程复杂,动脉粥样硬化为急性脑梗死的主要病理生理过程。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栓的形成过程中,炎症反应发挥重要作用,贯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全过程〔15,16〕。IL-2、IL-6、IL-8为临床常用的促炎因子,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炎症反应始动因子的作用下,IL-2、IL-6、IL-8等炎症因子合成和释放增加,其水平的升高可激活内皮细胞,加剧血管收缩和凝血状态,增加血栓形成风险,加重缺血性脑损伤的程度〔16~18〕。前列地尔可通过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以升高血小板内环磷酸腺苷水平,抑制血栓素A2释放,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19〕。本研究结果表明前列地尔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急性脑梗死伴颅内动脉狭窄的治疗效果,改善神经功能。

猜你喜欢
阿托神经功能脑梗死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的效果探析
阿托伐他汀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治疗观察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山东医药(2015年38期)2015-12-07 09:12:27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阿托伐他汀钙片口服致肌酶升高2例
中国药业(2014年12期)2014-06-06 02:17:40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国药业(2014年20期)2014-05-17 03:13:57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