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金芳 丁海峰 王淑琴 张翼 孙婧婧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1功能科,新疆 石河子 832008;2老年病二科)
临床将无急性心肌梗死典型的临床症状,但心电图变化符合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超声心电图显示有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称之为无症状心肌梗死。临床具有较高患病率,因早期无典型症状,容易被患者忽略,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若不接受规范治疗可导致其猝死,因此临床早期准确诊断疾病并予以规范治疗尤为重要〔1,2〕。心电图是临床诊断无症状心肌梗死最为有效方式,经治疗后,仍有部分患者出现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影响患者预后。临床表明,导致无症状心肌梗死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临床积极筛查出诱发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尤为重要〔3,4〕。本研究探讨老年无症状心肌梗死的心电图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无症状心肌梗死患者180例,女100例,男80例;年龄62~83〔平均(71.69±3.54)〕岁;体重47~72〔平均(58.69±2.84)〕kg。①纳入标准:所有患者经超声心动图、常规心电图诊断为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且无典型胸痛或心前区不适症状;临床资料完整者;无精神系统疾病;既往无心肌梗死病史。②排除标准:合并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疾病;合并肾脏功能障碍、恶性肿瘤疾病;伴有恶性心律失常、全身严重感染、血液系统疾病。
1.2方法 所有患者行心电图检查:采用DMS-Hoher 6.0 型动态心电图分析仪(美国科技有限公司提供),首先行常规心电图监测,检查人员同步记录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随后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检查人员详细记录患者24 h心电图信息,分析心电图特征。经临床治疗后,所有患者随访2年,依据有无发生MACE分为预后不良组(发生MACE)和预后良好组(无MACE发生),统计记录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有无糖尿病(空腹血糖水平≥7.00 mmol/L或餐后2 h血糖水平≥11.10 mmol/L或正在服用降糖药物)、高血压(舒张压≥90 mmHg、收缩压≥140 mmHg或正在服用降血压药物)、高脂血症(低密度脂蛋白>3.64 mmol/L或总胆固醇>5.72 mmol/L或三酰甘油>1.70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1.04 mmol/L)、心功能情况、是否吸烟、梗死部位(前壁、下壁、其他壁)、有无冠心病家族史、就诊时间、入院时心率、总胆红素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就诊时间等资料。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
2.1心电图特征 ①有明显的ST-T段改变,在面向心肌梗死区域的导联上有典型的病理性Q波,表现为异常增深而宽大,深度>同一导联R波的1/4,Q波时间≥0.04 s;②损伤型ST段抬高和对应性ST段压低,弓背向上型且伴有T波直立、高耸,波形变窄,连续3个导联以上ST段压低≥0.20 mV,降支和升支对称性T波改变;③在面向心肌梗死区的导联出现T波倒置,倒置T波尖变钝,起止角接近终止角。
2.2老年无症状心肌梗死预后效果 45例预后不良,占25.00%,其中2例猝死、10例恶性心律失常、11例心力衰竭、19例再发心肌梗死、3例心源性休克。
2.3老年无症状心肌梗死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预后不良组在性别、高脂血症、是否吸烟、心功能情况、梗死部位方面与预后良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就诊时间、入院时心率、总胆红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预后良好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老年无症状心肌梗死预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年龄>70岁、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就诊时间>12 h、入院时心率加快、高水平总胆红素、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是导致老年无症状心肌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见表2。
表1 老年无症状心肌梗死预后影响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表2 老年无症状心肌梗死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不断地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无症状心肌梗死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展,患者若不及时接受规范治疗,可导致其猝死,危害其生命安全〔5,6〕。因临床早期无典型症状,临床多通过心电图监测患者心电活动情况来评估疾病,动态心电图可较好地反映缺血性ST段改变情况,在临床诊断无症状心肌梗死中具有重要价值〔7,8〕。经临床治疗后,发现仍有部分患者易发生MACE,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临床积极找出导致无症状心肌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并予以有效干预对降低MACE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尤为重要〔9,10〕。
本研究结果显示,年龄>70岁、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就诊时间>12 h、入院时心率加快、高水平总胆红素、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是导致老年无症状心肌梗死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分析原因在于,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血管弹性减弱、硬度增加,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胆固醇增高及血脂紊乱,其心脏在解剖和功能上出现纤维化和退行性变,心肌收缩能力及心室壁的顺应性降低,从而易增加MACE发生率,影响患者预后〔11〕。高血压和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高血糖状态下可造成全身微血管病变,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从而诱发MACE,导致患者预后不良。冠心病家族史在患者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冠心病家族史患者携带易感基因和教养遗传,可增加危险因素的敏感性,从而增加患者预后不良风险〔12,13〕。就诊时间是影响无症状心肌梗死治疗效果及患者预后的关键因素,就诊时间的延长可延迟再灌注时间,从而扩大心肌坏死面积,从而易增加术后MACE发生率〔14,15〕。临床资料显示,心率加快可引起交感神经亢进,同时心率加快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存在密切联系,可相互作用,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进而增加MACE发生率,导致患者预后不良〔16〕。胆红素是人体铁卟啉类化合物分解代谢的产物,临床研究表明,胆红素具有较强的心肌保护作用,同时具有抗血管平滑肌增殖、抗氧化、抗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抗炎症等生理功能,在冠心病得病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保护作用。而高水平的胆红素可影响脂蛋白代谢,诱发动脉粥样斑块形成,从而增加MACE,影响患者预后〔17,18〕。超敏C反应蛋白是一种急性相反应蛋白,可反映机体炎症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程度,高水平的超敏C反应蛋白表明机体存在严重的炎症反应,可促进斑块破裂,诱发MACE,对患者预后具有较高预测价值。
综上所述,心电图在诊断老年无症状心肌梗死中具有重要价值,患者预后受多因素影响,其中年龄、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家族史、就诊时间、入院时心率、总胆红素、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