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颖
(辽宁省抚顺市望花区雷锋第二小学,辽宁 抚顺 113000)
素质教育背景下,教育部门及小学学校对于《道德与法治》教学愈发重视起来。《道德与法治》教师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更好的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亦成为当前的首要教学任务。教师要充分结合小学生学习能力特点和实际教学中出现问题现象,制定开展对应有效教学策略方法。既极大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参与热情,又有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及综合素养进一步提升,体现良好教学成效。
现阶段,部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还沿袭着传统教学理念,一味重视学生书面考试成绩,完全忽视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严重影响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的有效提高。与此同时,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授课形式单一乏味,不能有效结合学生实际学习生活实况,导致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度。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师在制定教案设计时,要科学详尽的将课堂知识与学生日常生活有效结合起来,确定明确的教学目的及问题探究,构建出对应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教学情境。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及课堂参与度,促进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及学习成绩进一步提升,满足新时期素质教育要求。
例如,教师在讲授《校园里的号令》这一课节时,就可以通过营建日常校园学习生活模式进行教学诠释。首先,教师讲述了小学生在学校生活学习离不开规则秩序。其中所谓的规则秩序,即是指校园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通常涵括了学校管理秩序、教学秩序以及校园场所秩序等等。一旦失去这些秩序,校园日常学习生活将会混乱不堪。我国从古至今亦是礼仪秩序之邦,教师依据课堂教学内容构建对应文化传承情境,对学生开展中华传统文化传承教学。如中国古时孔融让梨等故事,让学生懂得礼让、秩序是我国几千年以来的优良美德。并且,《道德与法治》教师还联系学生在学校班级的学习生活进行了延展教学,即日常出入教室要和谐有序,上下课按照学校铃声来实行等,使学生更加生动直观的理解掌握课堂知识点,并有助于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及综合素养显著提升,体现良好教学成效。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与学生家长紧密沟通,以便实时掌握学生生活学习状况,将传统文化传承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引导中,实现良好教学实效。比如,《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过与学生家长进行长效沟通,以将传统文化传承融入渗透到学生日常生活学习中,更好的促进学生德育水平及核心素养显著提升。教师可以每周定期为学生布置2次课后作业,即是为自己的家人长辈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如帮助做家务、或陪伴其散步、亦或者洗一次脚等。利用这些学生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的小事,增进了学生与家人长辈间的亲子关系,潜移默化的完成了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有效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及教学引导实效。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求学生在完成德育作业后,交一份当日的心得体会,以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在下一节上课时交予教师批改。此外,教师还鼓励家长多引领学生参与积极阳光的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通过这些有正面意义的社会活动,树立公共服务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尊老爱幼、文明礼让的传统文化美德。如参加社区组织的绿色环保活动,家长以身作则,引领学生投入到积极的义务环保维护中,帮助学生树立绿色环保理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通过与家长互动交流,不仅全面了解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状态,支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进行传统文化传承,有效增进家长与学生的亲子关系,显著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学习成绩及核心素养,良好的践行传统文化传承实效,满足新时期道德与法治教学需要。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论述现阶段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状况,以及《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实践策略探析。素质教育背景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要摒弃以往单一枯燥教学形式,依据小学生学习特点制定开展对应教学策略方法。既激发小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又显著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及综合素养,体现道德与法治教学成效,满足素质教育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