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9-11-27 12:16:38程江逸云
读与写 2019年4期
关键词:美的美术小学生

程江逸云

(江西省鄱阳县鄱阳镇中心学校 江西 鄱阳 333100)

审美意识和能力将是伴随学生一生的财富,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新课改不断发展与推进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传统的美术教学形式已经不能满足最新形势的要求。小学美术教师只有不断地改革和创新教学策略,才能为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与锻炼提供更加宽广的发展平台,也为教学的与时俱进提供莫大的活力。

1.课堂教学,注重知识传授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审美知识的传授,是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关键。课堂教学是实施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途径,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这一重要手段,向学生传授审美知识,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形成审美意识,促进学生产生美的理念和思想,使学生对美形成一定的判断标准。美术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和属性,小学美术教学是美术教学的萌芽阶段,教师注重审美知识的传授,就是要在日常教学中通过线条、画面、色彩、明暗、大小、长短等元素帮助小学生理解美术,理解美的概念,为小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了解学生心理特点,促进学生养成审美习惯

造型艺术作品比较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小学美术欣赏课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造型艺术作品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唤醒学生的审美意识。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造型艺术作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思维习惯和教材内容进行教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审美思维和学习习惯。

丰富绚丽的色彩、图案能够带给学生强烈的视觉感和心灵撞击,激发学生欣赏美的事物的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大自然中的蓝天碧水、多姿多彩的花草虫鸟等事物,都能使学生感到欣慰和喜悦。小学生善于感受大自然中的事物,也善于用丰富的色彩表现它们。教师如果只是在课堂上展示一些色彩单调的图片,就会大大降低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应当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身边的事物,并通过绘画表现出来,使学生逐渐树立对身边事物的正确审美观,细心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3.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大有裨益。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小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教师要重视从视觉形象原理入手,用生活化的小学美术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美术现象随处可见。在具体做法上,教师可用直观的教具、模型、范画、多媒体技术等途径把美术作品置于一定的文化情境,帮助学生观察美、感知美、表现美,提高审美能力。此外,在面具教学中,教师可模仿学生平时较为经典的表情,让学生观察后说说是谁的表情,进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4.引导学生鉴赏名著,提升学生审美境界

名作欣赏也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学生的审美能力因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不同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难度也不尽相同。名家的经典作品是学生学习美术知识、提高审美能力的最好素材。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认识作品中的美,帮助学生了解作品的艺术表现手法,使学生在艺术鉴赏中了解思想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感知作者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对美的追求和审美情趣的流露。鉴赏名家经典作品,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进而增强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5.促使美术教学与实际相结合

美术并不是凭空而造,它源于生活,是生活的写照。若想获取更真实更美的感受,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就必须促使美术教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纸上谈兵培养出来的审美能力不但空洞,也缺乏真实情感,无法帮助学生培养出更好的审美能力。为此,在小学美术教育课堂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做出积极的引导,促使学生把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鼓励学生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

总之,在当前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美术的教学地位更加突出,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更多人的关注。审美是美术学习和创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小学美术教师要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美的感悟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同时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提高审美能力,充分发挥美术教育的积极作用,最终全面提升我国人民的综合素质水平。

猜你喜欢
美的美术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 08:10:56
创意美术
打破平衡
好美的雾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我是小学生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
都市丽人(2015年4期)2015-03-20 13:33:05
炫美的花在这里悄然盛放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