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争光
(赣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江西 赣州 341000)
教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一直以来是一种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在我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书法教育一直是我们比较重视的一种教育形式,不同时期不同的书法名家也为我们后世留下来了很多极为丰富的书法作品和书法教学方面的文献书籍,成为我们研究书法教育的重要资料。下面就中国古代书法教育进行简单的探析。
汉字的演变经过了很漫长的过程,从甲骨文到金文,再到小篆隶书,秦汉时期楷书、草书、行书开始盛行,随着书法的演变,历史的沉淀,渐渐的才有了书法艺术。后来随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稳定发展,书法才作为一种文人抒情达意的工具,演变成一种艺术形式,书法教育也随之产生。
一开始,人们学习书法并不是出于艺术的角度,而是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追求的是读书入仕,书法只是一种能够帮助他们为官入仕的一种手段,为当时的统治者培养人才。但在客观上也为书法家的造就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进行书法教育最主要的教学形式是私学、乡办学堂、家族学堂等等。自唐朝开始,将书法教育作为专门的功课进行指导。唐太宗李世民将书圣王羲之的字作为范本,朝廷上下竞相学习,民间学习的范本则参照欧阳询、虞世南等书法家。明清时期已经有了专门的写字教材和写字教法。随着文化的发展,一些书法家创造了更多不同的流派,不少文人墨客纷纷拜师学艺,以师带徒的学习书法的方式也产生了。还有一个特点是家族世传,比如魏晋时期的王氏家族,唐代的欧阳家族等。可以说古代的书法教育群星璀璨。
2.1 “人文精神”的含义。这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现象,是人类精神和智慧的载体。即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中国传统意义上的“人文精神”指的是儒家的人文思想,即重视道德修养,主张人们通过学习,变成一个有修养一个高尚的人。这种思想一直沿用到现在的教育,我们一直还有所借鉴。“人文精神”也经常是教育界讨论的关键词之一。“人”是书法教育的主体。
2.2 古代书法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中国古代书法教育中的“人文精神”体现在教育对于学习者的人文关怀,我们已经了解到,古代书法教育的课程主要以文学课程为主,文化价值取向多来源于儒家和道家思想等。所以书法并不仅仅是一种技艺一种艺术,而是承载着伟人的思想和学识修养,文辞的韵味和翰墨之妙共同构成书法的美妙。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浸润使得书法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使得中国上下几千年来许多书法家以文养字,借书法来升华自己的人格,抒发自身的情感。这也是人文品格的一种体现。书法教育一方面能够提高古代文人的书法技能,另一方面能够给他们带来文化的熏陶,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在素质教育大力推行的今天,我们应该重视对中学生的素质教育。书法教育在教育中也呈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借鉴古代书法教育中重视“人文精神”培养的经验,我们在对初中生进行书法教育时,应该不仅仅是突出和强调写字的方法和技巧,应该上升到“人文精神”和艺术培养的层面。即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对书法的学习,升华学生的境界。
首先可以营造一个学习书法的良好氛围,带动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性。可以张贴一些书法名家的介绍和他们的作品供学生欣赏,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书法的氛围。也可以张贴一些学生的好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激励相互鼓励。然后要重视教师的作用。以教师的专业素质来影响和带动他们,并且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进行书法教学。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规律,运用各种方法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重视书法的实践性,不仅仅是书法课程,其他学科也应该重视书写。
希望学生们通过对书法历史书法名家的了解和作品的欣赏,能够提高他们审美能力,以达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并能够在书法中陶冶情操,感受书法的美。
中国上下几千年文化的不断发展,在于我国历来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书法作为一种传统文化,“人文精神”是其最鲜明的特征。这些“人文精神”是我们的宝贵财富,能够不断给我们带来启示。所以我们要对书法这一传统文化进行不断的传承,并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