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校
(贵州省罗甸县逢亭中学校 贵州 黔南州 550104)
初中信息技术学科主要包括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认识与应用,主要培养学生对现代化高科技设备的操作能力。基于初中生个人成长环境、学习方法和理解能力有所不同,在学习操作类学科时难免出现明显的个人差异,然而教师若一味地运用“统一灌输”式教学法,极容易造成优等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下”的现象出现。分层教学便是新课程背景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如何来实施分层教学,体现分层次教学的优势与特点,基本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充分了解学生,并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这是分层教学的前提。所谓的了解学生,不仅要了解学生目前的信息技术水平,还要了解其他学科的成绩。并且,教师还要尽量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这样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要合理把握机会,加强和学生的沟通交流。信息技术作为初中的一门副科,所以除了课堂上的时间教师能和学生交流的机会可谓是少之又少。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向班主任请教。班主任相比于其他老师来说更了解学生的性格和爱好,所以教师在没有机会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班主任来了解班级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的综合成绩。而且在这一过程中,还可以加强教师与教师之间的联系,这样有利于教师更全面的了解学生,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后,教师要可以根据的信息技术水平将学生合理划分成两到三个层次。另外,教师在对学生分层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心与关心,避免因为分层而破坏班级和谐的情况发生。
在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层后,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分层。信息技术最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有相应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并且,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有比较难的部分,也有较为简单的部分。因此,教师在采用分层教学法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分层。例如,在学习Excel表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实际的学情将学生划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同时把教学内容也进行合理的划分,在教学过程中让信息技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充分掌握表格的应用技巧,水平中等的学生充分掌握表格的基础性应用,水平较低的学生要充分掌握表格的基本应用功能。这样可以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促进了学生的共同发展,也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及时关注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并逐步加大教学的难度,从而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都能够得以进一步地提高。
对于学生的信息技术的课后练习也需要实行相关的分层教学,这需要以学生分层为基础。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掌握程度好的学生,初中信息技术老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需要给学生布置难度较高的课后作业,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掌握程度一般的学生,初中信息技术老师可以给这部分学生布置难度中等的课后作业,让这一部分学生的能力逐渐向信息技术掌握程度好的学生靠近。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掌握程度差的学生,初中信息技术老师要给这部分学生布置一些较为基础的课后作业,让这些学生把自己的信息技术的基础打好。对于A层学生,我要求他们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在进行实践操作的时候要积极探索,采用多种方法操作完成课堂练习。而对于B层学生,我要求他们能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熟练进行实践操作,而对于C层学生,我要求他们能够利用实践操作的机会,进一步的理解理论知识。
为提高教学评价的合理性,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将评价的内容,分为不同的层次。实践方式如下:(1)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如课堂配合度、答题准确性等,进行评价,以实现对学生基本听课行为的约束。(2)根据学生的期末成绩,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以使学生认识到掌握理论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3)根据学生“创新型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其创新意识进行评价,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创新能力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为我国未来信息技术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要根据学生间不同的个体差异,合理地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达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的目的。首先,教师要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对他们进行合理分层,这是前期准备工作。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使用分层教学模式不仅是充分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个人差异的重要手段,从而使信息技术教学真正发挥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