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 莉
(郑州高新区郑大新校区幼儿园,河南 郑州450001)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强调,幼儿教育中的“生命就是教育,游戏就是生命”;意大利儿童早期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生命的冲动是通过儿童的自发活动表现出来的”,儿童活力的充分表达、满足和发展,需借助创建合适的教育教学环境和游戏规则内容实现;中国著名教育家陈和琴认为,孩子们将游戏视为生命,孩子喜欢游戏是本能的。因此,将游戏纳入儿童的早期教育之中,纳入幼儿课程之中,早就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广泛的认知基础。
课程的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仅有助于教学,还有其自身价值所在。儿童以“融合”的认知方式认识世界,这种“融合”认知风格经常被翻译成儿童游戏,通过日常的游戏和不断练习,孩子们可以积累和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在群体学习中获取直接经验。因此,游戏既是课程的重要内容,又是教学实施中的重要手段。课程游戏化的提出并非简单地由游戏代替课程,或游戏取代课程,实质是课程实施、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课程游戏化并非将幼儿园所有课程都游戏化,而是在确保儿童基本的游戏活动时间的基础上,将课程知识内容与游戏的理念、精神相结合,让儿童能在游戏过程当中收获知识、学会做人的道理。
课程游戏化的目的在于使幼儿园课程更生动、丰富,更能与幼儿生活相适应,而非学习逻辑性较强、刻板枯燥的与年龄不符的知识。课程游戏化就是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取更多新经验和新知识。课程游戏化有必要让幼儿园的游戏更加生动,幼儿园的课程理应适应幼儿发展,而非严格的小学化、成人化的,幼儿园的课程游戏开发应致力于使幼儿能专注投入设计的游戏中,激发潜能、提升兴趣、满足需求,使课程游戏活动更加真实有效,使学生获取更多经验技能。
因而,课程的游戏化不仅仅是将所有幼儿园课程改为游戏活动,而是在游戏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课堂中应学到的知识、道理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得以实现。在传统课堂学习中,课程知识是灌输的而不是积极探索的,所以幼儿在传统课堂学习中是不能自由创造。课程游戏化并不等同于在游戏中完全游戏化,而是通过游戏中的纪律、规则,实现幼儿的学习和规训。
游戏化是幼儿课程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主要是基于幼儿课程本就该游戏化的假设。如今,小学教育改革已经开始强调课程的游戏化和情境化问题,幼儿园学习本身就具备的游戏特征,使幼儿园更加关注这一问题。对幼儿园来说,游戏是幼儿园存在的方式,也是幼儿的重要生活内容。没有游戏的幼儿园是小学生和成人的幼儿园,这违反了幼儿成长发展的基本规律。幼儿园要形成的游戏化课程特征,首先,幼儿园应鼓励游戏的发展,因为游戏不仅仅是为获取幼儿的笑声,游戏也并不幼稚,游戏也有许多值得我们关注的亮点,我们更应该关注到游戏之外带给幼儿的经验的感悟;其次,要努力为幼儿的发展创设环境,为幼儿游戏化课程的开展创设条件,提供支持;再次,要学会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建议;最后,要对课程游戏加以合理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注重方式方法,不能大包大揽,也不能任其自由发展,要在保证儿童游戏中拥有自主权的同时合理指导。
幼儿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就势必意味着幼儿学习到了新经验或学会了新技能,幼儿知识和技能获取的前提在于幼儿能够面临问题或挑战,教师在这时候需要调动幼儿的经历或经验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或挑战。这意味着教师要与幼儿进行沟通的同时,让孩子在游戏中扮演主动角色,但这也并不代表老师在游戏中就应该一语不发,而是老师要扮演更有意义的角色,老师和孩子间的对话是指导孩子对游戏本身及对游戏之外经验的更深感悟。幼儿的有效学习与教师的体力劳动并不成正比,并不是说教师说话越多、做的体力劳动越多,孩子的发展就越好;反而幼儿的有效学习与教师的智力消耗成正比,教师在课程游戏化的实施也需要创造性的劳动,要保证幼儿在学习过程和活动过程中的自由和自主性。
要合理的贯彻落实课程的游戏化,势必要了解课程游戏的意义和精神。2012年10月9日,教育部正式颁布《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引导幼儿园和家庭实施科学保护和教育,促进儿童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预防和克服学前教育中的“小学”现象。该文件强调“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造丰富的教育环境,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获得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课程游戏化项目的推广应以此文件为背景,以了解生活、游戏和课程间的关系为主,幼儿园课程的学习应注重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程游戏要聚焦儿童的多方位多感官参与,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周边的课程资源,在科学理念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由于课程的游戏化需要我们关注周围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就必须不断进行课程游戏创新,并注重涉及课程活动的多样性进程。课程游戏化的关键是教师,重点是孩子,教师的教育理念和专业能力影响着幼儿园课程游戏的质量。
由于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许多教师过分强调自己在组织活动中的作用,因此整场课程游戏中并未充分调动、体现儿童的主体性。因此,开展幼儿园游戏化教学尤为重要。根据不同主题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游戏手段,积极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灵活运用集体和个人活动的形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机会。
课程的游戏化并非只是游戏化课程的重新设计,这是不可取的,这也是传统幼儿教育给我们的经验教训,课程的游戏化应充分尊重幼儿园课程的传统,珍惜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经验。因此,课程的游戏化是现有课程的升级、改造和改进,使幼儿园课程更加完善,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可以提高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水平,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使用生成策略将创意游戏有机地融入教学中,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特殊意义,如何使它们与教学有机结合又是幼儿园游戏化教学过程中需要解决的另一个重要问题。具有创意的课程游戏对儿童发展的影响是其他活动无法替代的,而教学活动中游戏的产生主要来自于现有的课程活动,或幼儿的社交活动。将课程、教育教学与创意游戏有机结合也离不开游戏的主要来源,因此教师更应具备思辨意识,将音乐、体育、美术、劳动等内容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解等巧妙地融入课程游戏之中。
游戏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认识到虽然游戏和教学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方法,但如何进行有效的游戏化教学,广大教育工作者有必要不断尝试总结经验。确定课程游戏化的含义,幼儿课程的特点——游戏化,课程游戏化的基本思想,课程游戏化的主要内容等,全面了解游戏化当然,这种教学方法使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这样孩子们就可以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