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桂云
(湖南省衡阳市衡钢中学,湖南 衡阳 421000)
引言:高中时期是学生学习最繁重的阶段,也是学生压力最大的时候。高中美术课程的开始有利于学生舒缓学习压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感受生活中的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高中美术课程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情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彼此之间对作品的理解,在交流合作中形成合作意识,提高美术鉴赏能力。
新课改下高中美术的教学提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自主学习,提到学生的民主意识和课堂参与能力。然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标的需求,相比之下小组合作学习法就显现出了极大的优势。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不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导致美术课堂没有乐趣;小组合作学习更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在合作中他们相互交流,发表自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和看法,学生有了更多的交流和思考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对美术作品的学习兴趣,在合作交流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形成合作意识、团队意识,这是人们在现代社会中不可缺少的,对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有很大的帮助。
小组合作学习更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教师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掌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难点。对于重点的内容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这与填鸭式教学没有区别,教师应该设置合理的解学情景,在教学中多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例如中国古代国画学习课程中,可以引进家国情怀这个理念,引发民族自豪感,承前而启后,继往开来。让学生在学习了这一课后,深有感触,从而在爱国情怀上升到一个高度,设置情境,引发学生内心情感共鸣。教师可以在关键的知识点处设置障碍、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探讨,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方式可以教育学生要有合作意识,同时也提高了课堂参与度,将学生和老师的主体进行互换,提高了教育效果。
例如在学习《如实的展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课程时,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理解什么是具象艺术和具象艺术的特点以及作用。教师在课堂上先不提具象艺术,先让同学们进行作品分析,用自己的理解去鉴赏美术作品。让同学们观察《写生真禽图》和《清明上河图》,然后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两幅图有什么区别和共性?然后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这两幅图不难看出它们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具体表现,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通过作品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这样同学们通过讨论大致理解了具象艺术及其特点,最后再由教师进行引导总结出标准的答案。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启发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究培养提升他们的学习探索能力,有助于学生今后的成长。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所创设的合作学习方法中有一种叫做小组游戏竞赛法,主要方式就是以竞赛的形式代替了测验,教师通过学生们在竞争中的表现可以了解学生的情况。这种用游戏的方式代替了测验,使学生感到学习很轻松,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更好的完成作品。
例如在每一个月的学习结束后,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美术鉴赏能力的掌握情况可以组织一次有奖竞赛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的小组,每一个小组都是一个团队,竞赛采取积分制的形式,竞赛的形式是抢答的形式,每一小组轮番选出代表进行答题。比赛的题目主要以美术鉴赏知识为主。在比赛的前一周教师将比赛题目范围告知学生,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得分最高的队获胜,颁发荣誉证书,对表现好的团队给以鼓励。与传统的测验相比这样的方式进行教学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提高了学习的效率。通过比赛的形式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继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进行作业布置,然后进行小组分工,回家查阅相关资料,对要学习的新课进行预习。下节课上课的时候走上讲台与大家分享自己查阅到的资料,并谈谈自己的看法,在大家的相互分享中,对学习的知识有了充分的了解,达到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结语: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内容,美术课程可以提到学生的美学素养,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在美术课程中推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实现了学生为主体的转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