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桂梅
(南宁市武鸣区陆斡镇中心学校,广西 南宁 530111)
所谓的智慧课堂的构建,其实就是利用一些手段,让学生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发挥出来。这样课堂的构建不仅可以很好的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还可以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农村的初中学校教育中,由于一些经济以及教学设备的短缺,造成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学习不充足。下面我们就主要分析下构建智慧课堂的一些具体策略。
在农村的教育发展过程中,由于城乡差距,导致农村的教育比较片面化,更加偏向于语数英这些主学科的教学,那么对于道德与法治这种学科的教学,学校以及老师就不太重视,就会影响学生道德素养的提升,也不利于培养他们的法治意识,这样是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发展的。所以针对这一现象,学校就要积极的加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让农村里的老师也变得专业起来,有利于促进学生以及老师的发展,从而为构建智慧课堂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农村学校进行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构建智慧课堂,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以及法治意识,就要从老师下手,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比如,为了促进学校老师的专业化,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更好的基础,学校就可以组织自己学校有关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任课老师,去当地市里的一些初中学校进行参观,看看他们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还可以相互交流,加强他们对这一学科的认识。甚至还可以建立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促进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从而构建智慧课堂。
在农村学校进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所以这个课堂的教学就十分难开展,更别说智慧课堂的开展。所以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变得更加高效,老师就可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吸引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主动积极的投入进来。这样的一种课堂氛围的创建,不仅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可以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有利于智慧课堂的构建。
例如:在农村学校进行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就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实现。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课本上的《发现自己 认识自己》的这一章节内容的时候,老师就可以积极创设问题情境。老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心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然后你身边的人对你的评价是怎样的?”通过这两个问题的提问,可以让学生们积极的进行反思,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上所讲的案例可以很好的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可以很好的构建智慧课堂。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已经变得很普遍了,也逐渐的深入到了教学当中。在农村初中学校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虽然可能教学条件有点差,但是教学手段的运用是不可缺少的。所以作为一名合格的老师,老师就要积极的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更加积极起来。并且这种教学手段的运用很好的遵循了生本理念,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们可以在一种和谐温馨的互帮互助的环境中,去自主探究一些相关的知识。只有学生积极起来,主动去掌握道德与法治的知识,才可以很好的构建智慧课堂。
例如:在农村学校进行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老师就可以利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比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课本上的《亲情之爱家的意味》这一章节的学习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互相分享说一说自己平常在家中帮助父母干哪些事,并让他们讨论出家的意义是什么。因为家这个字我们都理解,但是它的意义往往很多人说不出来。这种教学案例很好的促进了感恩教育以及情感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农村初中生的道德素质,有利于智慧课堂的构建。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下,初中生的道德与法治教学变得越来越重要,尤其是在农村学校中。因为本来农村学生的视野就比较狭窄,再加上一些教学手段的不合理运用,就会导致农村学生不仅素质提不起来,还会缺乏法律意识。所以构建智慧课堂,有利于促进农村学生的发展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