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蛮小村的华丽转身

2019-11-27 12:56:18
甘肃农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康县青瓦

在网上看到了大水沟村的一些风景图片,一条人字形的山沟里, 所有的屋宅一概是青瓦白墙,远远看去,这座小山村在苍翠欲滴的山色中,就像一枝花絮繁多的樱桃花活泼俏丽,惹人怜爱。

看来大水沟村显然不属于那种原生态的传统古村落,有着曲折宁静的街巷,青石铺就的驿道,遮天蔽日的古树,它给人的印象完全是簇新的,那种 “新农村”意味的小山村。

早在三年前,康县就获得了“中国最美绿色生态旅游名县”的荣誉。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通向白墙青瓦的人家,清澈的溪水在村外潺潺流过,远山重叠,层林尽染……有着这些元素的生态文明新农村在康县已经全面覆盖,大水沟村的出众之处又在哪儿呢?

大水沟村离县城也就十一二公里,这次我选择乘长途汽车前往,默默地整理行囊,又找到了背包客的那种快乐。燕子河的河堤之下看不到一点垃圾杂物,被修整成梯级的河道,隔一段就因落差形成跌水,像是挂着美丽的珠帘。这景致似乎有些眼熟。哦,大水沟村的河道不正是这样的梯级落差吗?

次日早晨8时,我从县城出发,租车出县城向南去往略阳方向。

在离县城十一二公里处,车窗左侧出现了一个相当整洁敞亮的村庄——何家庄,也是白墙青瓦,和网络上见到的大水沟村的美比起来毫不逊色。司机师傅说,从何家庄的口子进去,有个三四公里就是大水沟村了。“中国最美村镇”的标志牌也在路旁暗示,我们即将步入画境之中。

人工种植的金竹、马兰花不绝于途,护送着水泥乡村路向山沟深处伸延,很快,我们看到著名画家莫建成题写的“大水沟旅游村”的门楼。两边的青山似乎也来了兴致,摆成了曲帐画屏,掠过迎面而来,当地人俗称“观音殿”的岩壁。

大水沟村到了。

走在大水沟,白墙青瓦红檐,色彩干净明快;溪流潺潺,溪里有水车,溪流之上有小石拱桥;房基是就地取材的石头,门前的矮墙用青瓦堆花,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河边的婀娜垂柳怯于春寒,刚刚抽出鹅黄嫩绿,农家院落之前白色的樱桃花、金黄色的枣皮花却是花期正盛。

大水沟村的一位老人说起了大水沟村的前生今世,过去一进大水沟就好像进了人家的圈房,因为没有路,只能顺着河沟踩着石头走,碰到河里山洪暴涨,路就断了,虽然离县城很近,但出行特别不方便;以前村庄面貌脏乱差,蚊蝇滋生。低矮的房屋,破旧的穿着,尤其是人穷不讲究的习惯,让大水沟人与外界格格不入,显得荒蛮。

百分之百的山地,喀斯特地貌,没有一点平原支撑,这是王坝乡大水沟村的自然写照。大水沟村的生态之变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根据村庄地理位置、自然禀赋、文化特色、民风民俗等特点,政府对河道实施水景建设,两公里河堤、一座水车、二十四座景观桥、一千两百米的上山步道,经过巧妙布置、细心搭配就变得充满诗情画意。

现在的生活环境这样美,有时静静地坐在河堤边的石凳上,感觉好像在做梦一样。这不就是“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吗?

康县的乡村经历了数十年的贫穷,当一种静默的生态文明经历了长久的沉默,必将面临一次宣泄。康县在“5·12”汶川特大地震、“7·17”和“8·12”暴洪灾害大自然宣泄的同时,自身也向天地进行了一场近乎赤膊的较量。三万多户农村居民告别土木房,一万多户房屋刷新亮化。

人们愿意用这样的形式宣告:幸福安康的生活就在身边。康县的决策者们没有把眼光局限于本土或本省,视野所及的是四川、浙江、广东等新农村建设的高端区。

这样的改变其实已经悄然发生。眼看清明和“五一”小长假就要接踵而至,河边两栋新修的乡村客栈、农家乐正在加紧施工,它们的外墙采用了明 黄色的木板墙装饰,相当精美。

随意踏进十里香烧酒坊采访,好客的女老板张小英递来一杯绿茶,又端来酒碟,十二个小酒杯酒倒了个满满当当,她笑着说:“来咱们村里的人都是贵客,买不买都不要紧,但要尝尝俺家的原生态山野果子酒。”

问她,碟子里都是些什么酒?她说:“红的是桑葚、淡黄的是樱桃、金黄的是瓢儿、乌黑的是补肾养气药酒……”

言谈中,一拨外地游客跨进了张小英的家门,他们几位品尝过张小英手中端着的美酒,连声称赞说,口感和醇香都不错,是“陇上生态茅台”!随后,他们各自买了一两斤便欢喜地离开了。

张小英说,大水沟美丽乡村在没开工建设之前,她和村里的许多妇女一样,都在外地打工。那时家里穷,儿子大了到了成家的年龄,娶个媳妇都难。为了摆脱家里的困境,她曾在东北、山东等地干过工地,进过厂,也在县城卖过饮食,劳累受苦不说,收入都不怎么好。大水沟美丽乡村建成后,由于张小英家祖上传有酿酒手艺,镇上的驻村干部多次动员她家办酒坊。

前年冬天,张小英家在县上扶贫政策的支持下,贷了5万元的扶贫款,才办起了烧酒坊。

2016年春天,张小英家生产了6000多斤烧酒,当年就卖出去4000多斤,虽然价格便宜,但每斤平均价也在20元左右,粗略一算,纯收入就有20000多元,怎么也比往年出门打工强。

我看到张小英身后围着的两个胖嘟嘟的小娃,问她,是你的孙子吗?她喜气地说:“是!老大比老二只大一岁。”

看到张小英一脸的幸福,我问她,对自家烧酒的生产和销售还有什么新的打算。她说,守着家乡的好山水也能创业致富,自己不想再出远门务工了,只想遵守诚信,保证质量,努力把土烧酒做成大水沟的生态特色农产品,能带动村里的几家贫困邻居脱贫致富,这是她最大的愿望。

和张小英的谈话,我仿佛读懂了她内心深处的东西,如果幸福是美酒的话,自己酿造的才分外动人。

走出十里香烧酒坊,到一家农家乐小坐片刻。这家雅致的农家小院,十几分钟内就来了5桌客人,他家生意也不错。养足气力,我沿着湿滑的山路,攀登到了大水沟村的最佳观景处—— 观音阁。站在观音阁的外廊向村庄眺望。我发现,在文化广场,有两位村民正在穿戴橘红色的演出服,手里拿着马鞭模样的物件正在比划,他们要做什么呢?

村支书满面春风地说,今天有远方的客人来,就特意向客人们展示一下大水沟村人祖辈传下来的“棒棒鞭”,它现在已经成为省级非遗项目。大水沟村受秦巴文化和氐羌特色的影响,更是传统民俗文化的聚集地,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舞台建设之前,传统艺术缺失保护和传承,其中一些艺术表演形式 面临失传的危机。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成了当地政府的责任和行动。

看似马鞭一样的器物,有一个霸气十足的名字“霸王鞭”,相传它是由古代永康(今康县)的一个氐羌武将所使用的武器演化而来,原为一种兵器,后来人们在各种喜庆、祭祀、集会场合表演,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音乐以康县民间小调为主,以分节歌的形式出现,优美抒情,独具风情,唱词很丰富,大多以说唱历史典故为主。由三至四人执小镲、碟子、三弦等乐器伴奏并演唱,表演者几人或几十甚至上百人共同表演,配合以独特的手法跟身法及队形,很具观赏性。

人们在各种祭祀、集会、喜庆场合使用,表达欢乐、喜庆之情,祈福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并逐渐形成了风格独特的表演套路。此后,一些民间艺人及货郎携“霸王鞭”走南闯北,四处表演,用以招徕客人,使得“霸王鞭”流传很广。大水沟村的“霸王鞭”的唱词很多,大多以说唱历史典故为主,音乐唱腔为口口相传的民间山歌。小调非常柔和,流传到今天的“霸王鞭”曲非常动听。

锣鼓响起来,鼓点敲起来,我们等着一场好戏上演……

猜你喜欢
康县青瓦
故 乡
青瓦
安徽文学(2024年2期)2024-02-22 06:09:05
《康县人家》国画
艺术大观(2023年26期)2023-09-30 15:17:15
听瓦
青瓦的耳朵(外一章)
青瓦
诗歌月刊(2022年6期)2022-06-23 05:20:14
黄钟乐·西安诗友资助康县贫困学生感赋
甘肃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研究
初醒
康县梅园河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挂牌
甘肃林业(2019年3期)2019-03-19 15:4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