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该研究主要通过对学术资本的多视角分析,总结出高校学术资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后,论述高校学术资本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等多样资本之间的关系。通过历史文献分析的方法,对中世纪大学的兴衰、德国大学的兴衰进行研究,并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从学术资本到学术资本主义,以及从学术资本到创业型大学的演变进行分析。最后将研究的视角放在“双一流”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分析之中,强调学术资本之于一流大学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由曲阜师范大学胡钦晓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学术资本与大学发展研究”(课题批准号:BIA140104),日前通过了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结题鉴定,现将成果报告如下。
该研究主要通过对学术资本的多视角分析,总结出高校学术资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后,论述高校学术资本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等多样资本之间的关系。通过历史文献分析的方法,对中世纪大学的兴衰、德国大学的兴衰进行研究,并对20世纪70年代以后,从学术资本到学术资本主义,以及从学术资本到创业型大学的演变进行分析。最后将研究的视角放在“双一流”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分析之中,强调学术资本之于一流大学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性。
为了给高校学术资本一个更为明确、更为客观的概念界定,在对“资本”一词的中西方词源学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多种视角对学术资本进行了内涵分析。从词源学的视角来看,资本的多样性在中西方的语境中都是被普遍认可的;从学术史的视角来看,学术资本的研究理论是沿着从个体学术资本到组织学术资本的研究这一进程展开的,高深知识是研究者们对学术资本概念界定的核心要素;从知识程度的视角来看,相对于人力资本、智力资本而言,学术资本是大学内部最核心、最高端的部分;从基本性质的视角来看,相对于“学术资本化”和“学术资本主义”“学术资本”是一个不含特殊情感或者价值倾向的中性词。学术资本是众多资本形式中的一种,与物质资本、社会资本、文化资本等相对应。学术资本的道德约束性是区别于学术资本化和学术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层面。
综合多视角分析,我们认为,所谓学术资本是指在特定学术场域内(高等院校或科研院所)的个人或组织,通过所拥有的稀缺性专门知识、技能等,逐步形成学术成就和声望,以符合学术内在规律的道德标准为约束,通过商品的形式与外界(或在组织内部中)进行交换,进而实现价值增值、提高自身存在和发展竞争力的学术资源总和。高校学术资本的概念,是建立在学术资本概念分析和澄明的基础之上的。作为组织的大学,既是国家和社会中学术资本集结的重要场所,也是研究学术资本的一个主要对象。高校学术资本除了具有价值增值性之外,还具有艰深性、复杂性、历史性、非均衡性、无形性和依附性等性质。学术自由是高校学术资本积累的基本底线,道德规范是高校学术资本积累的内在诉求,法律制度是高校学术资本积累的外在保障,知识创新是高校学术资本积累的不竭动力,以上是高校学术资本积累的共性特征。
高等学校完全依靠政府拨款运作的黄金岁月已成明日黄花。大学如果要凭自己的力量,突破当下的经济困境,就不能仅仅依靠经济资本,还要关注自身的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学术资本等多样的资本形式。高校多样资本之间是可以相互转换的,这种转换严格来说就是一种社会博弈,它不同于转盘赌博,有着不断积累的过程。强调资本转换中的“连贯积累”,就是要强调资本生产过程中的耗费时间性、精力性。任何一种资本形式的转换和积累,不能寄希望于“一夜暴富”,也不能寄希望于“天上掉馅饼”。一定意义上,资本转换中的价值增值性,是一切资本积累和转换最为原始的基本动力。强调大学资本的多样性,就是要强调大学学术资本在多样性中的基础性,大学不能为了追求物质利益最大化,而动摇了学术资本的根基;强调大学资本的多样性,就是要强调大学学术资本在外部交换中的长期性,大学不能为了追求眼前利益,而放弃关乎生死存亡的使命;强调大学资本的多样性,就是要强调大学要始终警惕学术资本主义泛滥,积极培育大学多样资本的土壤,不为物欲横流所淹没。
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高深知识作为商品是中世纪大学产生的一个重要条件。尽管大学产生之初,教会曾三令五申反对知识作为商品,但是伴随民众对教育的不断需求,世俗化学校的不断产生,教会在资助教师薪俸力不能逮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知识作为商品的合法性。作为从事知识教学的行会组织,中世纪大学与其它商业性质的行会运营具有高度相似性。大学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学术资本,与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利益交换,从而不断积累自身的经济资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资本等。换言之,没有学术资本,中世纪大学不可能获得生存发展所必须的经济资本;没有学术资本,中世纪大学内部不可能构建为一个整体,也不可能获得外部广泛的社会网络关系;没有学术资本,中世纪大学不可能获得教皇、皇帝、王权等授予的诸多特权,大学政治资本的积累也无异于缘木求鱼。
反思19 世纪德国大学所走过的学术资本积累历程,不难看出,政府支持是大学学术资本生成的外部保障,更为关键的是,政府并没有因为对大学拨付巨额经费,而将其视作自己掌控、可以随意介入大学发展的附属机构。相反,无论从大学的内部运营,还是从大学的外部管理来看,政府都赋予了大学组织充分的自由和自治。教学和研究相结合,通过研究促进教学,是19 世纪德国大学为后世大学保留下来的一份宝贵的精神遗产。没有研究的教学,无疑又回归到中世纪大学时期的照本宣科;缺少创新的教师,很难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同样,没有教学的研究,仅仅是专门研究机构的事情,既缺乏学生与教师之间思想上的碰撞,也很难存在多学科人员之间的交流,这样的人员只能称之为研究员,这样的机构也不能称之为大学。
在国内学术界,谈及德国大学,大都聚焦于19 世纪德国大学的崛起,鲜有论及德国大学是如何从辉煌走向衰落的,即使是有也往往将历史的拐点定位于第一次世界爆发的1914年或者是希特勒上台后至二战结束这段时间。这样的分析有其合理之处,但德国大学的衰落并不能全部归咎于战争。无论是19 世纪初期的德国,还是两次世界大战中的美国,一定意义上正是战争的刺激,使本国的高等教育不断走向巅峰。从学术资本的视角来看,如果把德国大学的辉煌界定在从1810年柏林大学成立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百年时间,那么德国大学的滑落起点恰恰是在“铁血宰相”俾斯麦执政之后,尤其是在1870年至1871年普法战争胜利、德意志帝国崛起之时。
整体来看,学术资本主义的产生是政治、市场、文化、教育等力量的外部裹挟,以及高校、管理者、师生等力量自我驱动的联合作用结果。20 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高校学术资本主义表现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方方面面。首先,从学术资本到学术资本主义表现在大学的理念层面。伴随市场化、商业化对美国大学的侵袭,指导大学发展的理念开始逐步转向,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的滋生和盛行,更是完全颠覆了传统大学观的认知。其次,从学术资本到学术资本主义表现在大学职能层面。培养人才的目的越来越趋于功利性,大学为了生存不得不将教室塞满并不断提高学费。发展科学已经渐渐远离“纯粹知识”的探究,杀鸡取卵式的科研产出不断被物质利益所诱惑。服务社会也已经跨越州、国家的边界,不断向商业集团扩展,在义利之间,舍义取利,追名逐利者使知识殿堂内充满铜臭。最后,从学术资本到学术资本主义表现在大学管理层面。大学组织自上而下渐渐形成一种公司化的管理模式,校长不再是大学学术的象征而成为企业组织的CEO,类似于企业组织的公关部、人力资源部、战略规划部等组织结构在高校内部相继产生,教师由学校的主人演变为受聘的雇员,学生由学校的主体演变为付费买单的顾客。
早期大学的综合特点是,大学发展来自于学费、教会、慈善捐赠或(和)国家支持,不需要与产业发生直接联系,外界应当给予支持是大学在发展中天经地义的想法。在这种生存状态下,大学学术资本表现出高度的依附性。从世界范围来看,20 世纪70年代是教育经费危机开始的起点,也是各个国家对教育拨款由增长走向滑落的转折点。在政府无力全部承担大学发展运营经费的情况下,市场的力量强势介入。一般来说,大学走向市场也就意味着两条道路,一条是走向学术资本主义,一条是走向创业型大学。前者为了金钱可以牺牲自己的灵魂,后者为了争取发展资金不得不自主图强。
知识转化是创业型大学运作的基本途径,这种途径又可以划分为英国以教学为主的学术资本转化和美国以研究为主的学术资本转化。与依赖于政府或其他慈善组织的传统大学相比,创业型大学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是追求自主创业。这是未来大学寻求自治之路、坚守学术自由的根本保障。与凤凰城大学等私立营利性大学相比,创业型大学最为突出的一个特点是避免商业化的侵蚀,大学通过高深知识的外部交换来争取发展资源,但是从交换到商业化有着鲜明的界限。创业型大学与传统大学共有的一个特点是大学始终坚守旨在发展学术的传统,不因外界的物欲横流而陷入迷茫,也不因利益关系的引诱而放弃组织的特性。
站在新世纪初期的历史起点上,在我们国家宣布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机遇时期,在党和国家决心建设“双一流”的重要历史节点上,在政府庄严承诺国家将承担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全部建设经费之时,在各级省政府不断加大省属大学建设的力度之时,我们国家的大学群体可谓生逢其时。大学组织的国家队和省队共同发力,呈现出大学建设中的百花齐放、百舸争流之势。在这个重要的历史机遇期,我们的大学不应当享受着国家和政府的资助,而丧失了忧患意识。应该时刻警醒自己,不断在科学发展和人才培养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应该不断增强自身发展的主动性、灵活性,早日形成一个自力更生的大学群体,一个多元资助的大学群体,一个创业型的大学群体!
新时代一流大学,既是一个时间概念,也是一个空间概念,但归根结底是一个比较概念,是放置在世界大学之林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大学竞争力的体现。资本无疑是大学间竞争博弈的基本条件。高校社会资本、学术资本等概念提出后,为分析新时代一流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我们之所以聚焦于高校多样资本的研究,主要是期望能够对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发展,尤其是“双一流”建设有所启迪。
我们国家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目标应当以学术资本为中心。基于高深知识的学术成就和学术声望的竞争,既是大学竞争的核心元素,也是高等教育竞争的核心元素。当大学的学术创新思想趋于泯灭,当大学掌握的高深知识趋于陈旧或者不再稀缺,大学的学术声望必然滑落,大学在竞争中也就处于劣势。我们国家的学术发展理念应当建立在规避学术资本化的基础之上。回顾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不难看出学术资本伴随大学之兴起,学术资本化伴随大学之衰落的普遍规律。作为后发外生型的中国大学,更应当在借鉴他国高等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时刻警醒前人失败的前车之鉴。总之,高等教育强国之路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移植,对于建设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强国、办好社会主义大学的中国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借鉴德国、美国的高等教育强国之路,不难看出,两者都是在充分吸收强者经验的基础上,积极融入本土文化,形成独特学术发展理念,而后迅速崛起的。为此,我们提出用文化来统摄学术发展的思路。
当高深知识被物质金钱所蒙蔽,当高深知识被利益关系所隐蔽,当高深知识被政治权力所遮蔽,当高深知识与道德操守相分离,遭受损失的最终是大学自身。真理向前迈进一步,往往就会演变为谬误。当知识的商品性超出一定的范围和限度,演变为学术资本化甚至是学术资本主义的时候,大学自身的知识根基就会发生动摇,这种演变就可能成为大学发展的一种灾难。
高校不能跟随市场大潮而随波逐流,否则,大学将会在物欲横流中迷失自我,失去社会良心的责任担当,不再是人们心中的学术殿堂。知识除了商业价值,还有更加可贵的文化价值,正是因为知识具有文化价值,人类才能够不断走向文明。另外,此时看似不具备商业价值的知识,不见得永远不具备商业价值,等到人类认识到知识的经济价值时,再回头寻找这些知识,会发现它们已经成为无人能识的“绝学”。因此,回归学术是大学充分发挥其职能的应有之义,唯有坚持学术,大学才能够真正履行好培养人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的重任。倡导大学回归学术就是要倡导回归一种超越名利的学术,倡导大学回归学术就是要倡导回归一种求真求善的学术,倡导大学回归学术就是要倡导回归一种不忘初心的学术。
社会上任何一个组织,都有一个最为主要的资本形式,譬如企业最为主要的资本形式应当是经济资本,中介最为主要的资本形式应当是社会资本,文化团体最为主要的资本形式应当是文化资本,政党最为主要的资本形式应当是政治资本,等等。强调主要资本形式,就是要强调任何一个组织都不能够忘记本真,否则,必然会引起组织的变异。事实上,在中文语境中,许多中性甚至褒义的概念,如果加上“主义”二字,概念内涵就会发生质性的变异,譬如形式与形式主义,理想与理想主义,经验与经验主义,自由与自由主义,等等。因此,对于学术资本主义,我们提出要超越主义,回归学术。对现代大学而言,回归学术与超越主义是一对相伴而生的行动,大学在张扬学术资本,规避学术资本主义的道路上,需要国家、大学和学者共同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无论是大学还是教师,如果不能回归学术、超越主义,那么最终伤害的必然是自身。
创业型大学的一个核心依靠是将知识作为资本,从而增强自身对外部讨价还价的能力,不断拓展自己发展的外围空间。但是,知识作为资本,绝不是建立在取代科学无私性的基础之上,其最终目的是为了使公益性的知识能够更好地发展。将知识转化为资本的创业型大学也需要这种精神气质。伴随学术资本主义现象在美国大学内部的不断滋生,美国高等教育群体渐渐开始在内部发生质变。我们尚且不能够预言,这是否预示着美国高等教育强国的地位将发生转移,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美国高等教育强国地位一定会受到重要威胁。
中国大学作为西学东渐、模式移植的产物,先后从制度、行为和物质等层面学习借鉴日本、法国、德国、美国、苏联等多国的高等教育模式。时至今日,应当说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组织架构。但是,独特的大学文化和学术精神还远未形成。中国学术之发展,亟需要树立“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亟需要树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道义担当。通过这些精神文化引领和滋养,学术才有可能面对全球化、市场化的浪潮冲击,中国大学才有可能规避学术资本主义的侵蚀。
由中国共产党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是中国大学和学术发展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所确定的,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不但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更是扎根于中国大地的高等教育发展的行动指南。学术只有不忘记人类福祉,国家富强,才能够砥砺前行,永不懈怠;学术只有解放思想,激发活力,才能创新发展,创造转化;学术只有坚持价值信仰,恪守道德规范,才能抵制外界侵蚀,不迷失自我。唯有此,学术才能够不为物欲横流所淹没,中国高等教育基业才能够由大变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