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胡川学区深坷小学,甘肃 天水741500)
目前,素质教学已经全面替代了应试教育成为了主流的教育观念,而在小学阶段数学学科的教学中,也需着重培养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分析以及渗入探究等方面上的能力。由此可见,在新课改要求之下的小学数学学科中的核心素养,并非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基本运算能力,而是在其基础上,逐步衍生出的一种全面性的综合能力。之所以产生这种变化,一方面是因为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对人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摆脱了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桎梏,使其能够在充分发挥个体特殊性的同时,也能够形成独立自主的思维模式。
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其主要价值并非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而是在于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教授学生如何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在人们的普遍印象之中,数学学习往往伴随着许多专用名词和难懂的抽象概念,无论是对于哪个阶段的学生来说,在掌握和运用上都具有着一定难度。从理性的角度出发,之所以会产生这种观点,主要原因在于未能在数学这一知识领域建议起行之有效的认知体系,也就无法运用高效的手段来完成日常的学习任务,如此则极易造成思维上的混乱。而小学数字中核心素养的培养,价值即为在接收教育的初级阶段,就让学生建立在几何空间和抽象符号等方面的相关概念,从而避免知识信息的冗杂混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对日常教学的观察可以发现,学生对知识是否具有探究的兴趣,往往对教学效果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基于小学生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天性,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之中,灵活运用多媒体播放设备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往往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也可以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通过增加学生代入感的方式,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之中,更加自然地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圆、角、分》的课程教学时,可以结合现实中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分组扮演超市的收银员以及顾客,通过模拟日常的购物行为,让学生在对零钱的计算过程中,实现不同单位之间的精准换算。与此同时,也实现了抽象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从而使其对相关概念的认识更为精准清晰。
小学阶段是学生第一次接受系统化的知识学习,客观来讲,数学学科因其符号化和抽象化的特点,在认知体系的建立上存在着一定难度。恰恰因为这种情况,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学生对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也要在完成基础知识教授的前提下,帮助学生建立独立的思考模式以及培养学生具有创造力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该先从自身出发,重新定义自身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传统教育中的主导者转化为现代教育中的参与者。在结合实际教学环境和教学进度的前提下,可以用设问的方式来引出教学内容,并逐渐提升问题难度,如此既能够培养科学化的思维方式,又能够实现对自我的超越,从而切身地体会到学习中的乐趣。例如,在学习《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预先准备紫白红三个颜色的卡片,然后随机公布一个数字让学生按照顺序数数进行查找。再由学生公布数字,教师则无需数数即可得出结论,以此来激发学生探究两者差异的兴趣。如此一来,通过深度参与学生的学习进程,不仅让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频繁有趣,也更有利于学生减少对教师的学习依赖。
从本质上来看,即使采用了丰富多样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但站在学生的角度,这些知识仍属于间接获得。而这种间接得到的知识,则需要多次重复才能够在认知体系之中留下深刻印象。基于这种情况,引导并鼓励学生进行手动实践则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例如,在《梯形面积计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行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的知识体系,再让学生对不同图形进行拆分重组,在这个过程中再为学生穿插相关的数学概念,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的理解。如此一来,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面对未知难题时的畏缩心理,而另一方面实现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大幅提升。
综上所述,本文一方面阐明了培养核心素养对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具体策略。而对于教师来说,只有通过对教学方式的总结和创新,才能够在增加教学趣味性的同时,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地学习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