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来结合央视的《开学第一课》节目,讲一讲如何写观后感。
怎么写观后感呢?我觉得要分三步:
第一步,要理解你所观看的对象。从观看的对象来分,观后感有好多种:电影观后感、电视观后感、《新闻联播》观后感、景物观后感、武术表演观后感、艺术演出观后感……这些不同观看对象决定了你的观后感的写法会有差异。
那么,具体来说怎么写观后感呢?
就有另外两步:第一步要抓住一个“观”字——你看到了什么,内容是什么,是什么故事,里面有什么人物,有什么特点,有哪些让人激发你的思想或震撼你的心灵的因素。这些都是要描述出来的,如果是观某一个景物,则要把给你印象最深刻的一点或几点描绘出来。如果是观看电视节目,则要把最具有视觉冲击力,或者最打动你的一幕描述出来。比如央视开学第一课里呈现和讲述的《红岩》原型故事,郭德贤老奶奶面对主持人和现场观众,回忆狱中绣五星红旗的故事,作为第一课里的红色故事,很有特点。写观看它的感受,不但要把它简要地叙述出来,还要把其中几个“泪点”细节讲一讲,那么你所转述的故事内容就感人了,这为你在后面发表感想,提供了逻辑基础,这就是所谓“有感而发”。(例:董卿老师讲述了《红岩》的故事,随后白公馆虎口脱险的革命老前辈——95岁的郭德贤老奶奶回忆了那段往事。“把那烈士的遗体都刨出来了,哎呀,惨得很啊!那些家属哭啊,哭得伤心得很。你譬如说,白公馆有一对夫妻,在监狱里头生了两个娃娃……他们一手抱着一个,我们去收他们遗体的时候,那个张小华紧紧地把妈妈的颈子抱着,一家四口……”当听到郭德贤奶奶描述这些惨状时,我心口紧紧的,忍不住落泪了。郭德贤奶奶讲述时也是哽咽着,几度陷入悲伤不能言语。当陈然、王朴、刘国鋕、丁地平四位烈士的遗像一一闪现在屏幕上时,我第一次深刻地体会到了革命先烈对祖国、对红旗的那份融入生命的挚爱。——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小学 马芊羽)比如说,第一课节目里“攀登者”的故事这一部分,要写观后感,那么夏伯渝老人参与1975年那次攀登珠峰并架设了“中国梯”的故事,就要讲述出来,而且要抓住最感人的两个细节来讲,尤其要具体讲一讲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和贡布这四位登山前辈当时的表现、行为和言语。(例:当时,屈银华脱掉高山靴,穿着袜子踩在刘连满的肩上,在岩石上钉冰锥。然后光着脚踩在冰锥上,那一定是锥心刺骨的痛,就在这极其严酷的情况下,登山队员们攀上绝壁,开始冲顶。他们把氧气瓶留给不能行动的刘连满,三个人没有氧气,没有食品,身体多处冻伤,每走一步都异常艰难,他们以视死如归的精神,最终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珠峰的最高处。——北京海淀区星火小学 赵圳)
写观后感,“观”写到位了,“感”的生发就很自然。“观”没写到位,发表的“感”,也就很生硬,不自然,甚至矫情、虚伪,不符合事实逻辑和情感逻辑。
第二步,要抓住一个“感”字。感是观后的结果,是感受、感悟、感动、感召。因此,要把观后的这些情感、心绪和思想描述、陈述出来。把“感”清晰地表达出来,说明“观”后有所理解,有所明白,有所收获,有所教益,有所思考,有所提升。
以上是观后感写作要注意的三步。因此,写一篇比较标准的观后感,要有四个部分,或者,可以写四个自然段:
第一个自然段:告诉读者你看到了什么。
第二个自然段:描述你看到的书籍、节目、景物,是什么样子,内容是什么,准确明了地把它描述出来,让别人知道你看到的对象的特征或内容,尤其要重点描述你看到的对象最具有感动人力量的一个点、一个方面。
第三个自然段:要表达你有什么感受、感想,或者遗憾、收获。这是所观看的对象带给你的东西,你告诉读者;读者会和你一起分享,也会觉得有收获。
第四个自然段:要表达你的进一步期待与希望。这是你自我激发、自我提升所表达出来的东西。因此,到了第四个自然段,也就是结尾一段,其实就是思想升华——你要通过最后的一两句话,来提高认识,从而达到激发读者的效果。
由如何写观后感,我联想到中考和高考常考到的材料作文。
其实,观后感也属于材料作文。观看的对象,就是一个材料。观后的感受、感想是发表议论,阐述观点。
大家都知道,央视的《开学第一课》是一个对中小学生进行主题教育的电视专题节目,它就是一个大材料,与语文试卷里的“小材料”是一样的。看到这个“大材料”,你有什么感想?因此,这个观后感,就是写材料作文。
所以,多写观后感,善于写观后感,就是提供材料作文的能力。
讲到这里,相信同学们知道怎么写观后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