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作虎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东升镇新联小学,甘肃 白银 730622)
实践教学是将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改变了以往学生死记知识的局面,提升了小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小学生只是跟着教师的引导机械化地完成任务,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缺乏问题意识,经常会出现学生没有机会问、不敢问、不知道怎样问的现象,教师没有注重实践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导致实践教学的作用没有发挥出最大的作用。教师要改变这种局面,就要转变教学模式。本文就数学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措施进行分析。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中,创造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来提高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能力,将抽象化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能够让学生在生活的同时增长数学知识,在学习中体验生活的多面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发现生活中数学问题的意识。以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中《方向与位置》一课中,教师结合具体生活情境给定一个方向,让学生能辨认其它的方向,并且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用准确的方向去描述物体的位置,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课程开始前教师提出问题:“太阳是从什么方向升起的?”学生可以结合之前所学的内容回答出“东方”,让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教师给出班级的朝向,让小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分别是哪位同学,学生之间相互提问,快速理解这节课的内容,当学生掌握了方向之后,再让学生到操场上进行实践,让学生思考怎么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面,教师总结:地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顺序来绘制的,让学生以操场为中心,制作操场四个方面的简易地图。通过这样的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进行激烈地讨论,在实践中成功地让学生灵活运用了所学知识,掌握了生活规律。
数学知识结构是严谨的,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数学问题通常是一题多解,相似的问题可以是同一种解决方法,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由于每个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不同,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尽量贴合大众,并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有发挥的空间。例如北师大一年级《加与减一》教学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个购物的情境:小猴子在熊妈妈开的文具店里买铅笔的过程,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提出问题:“熊妈妈一共有几支铅笔,卖给小猴子几支铅笔,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思考结束后指名一两个同学来提问,并让其他人作出解答,有不同意见的学生也可以对问题进行质疑,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也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要让学生爱问、敢问,因此教师要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设自由、平等的教学环境,结合有趣的实践活动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和蔼可亲,同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能够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敢于对教师提出质疑。例如在学习《乘法》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首先创设出情境:涵涵组织500人看电影,电影院共有21排座位,每排可做26人,让学生思考:假如自己是涵涵,应该怎么安排,并根据情境大胆地提出一些问题:电影院的座位够么,这个电影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还剩多少个空位,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给予适当的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他们就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当学生乐于提问了,就说明他们已经在用数学思维思考问题,并且能自己探究获得正确的答案,当获得了教师的表扬,感受到了获取成功的喜悦,学生也会感到自豪,他们将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中成长。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实践教学的特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质疑环境,鼓励学生敢问、多问,让学生沉浸于提问的乐趣中,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动力,使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