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性分析

2019-11-27 10:20:53蒋梓寒
读与写 2019年5期
关键词:古诗文中华人文

蒋梓寒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中心小学 安徽 亳州 236800)

引言

语文课程本身具有十分浓厚的人文色彩,也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是文学艺术与生活实际的高度统一,相对于其它学科,语文教学在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培养上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所以,教师一定要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培养,重视知识内涵的传授;如果我们对这些置之不理,必然会对学生的人文价值和人文底蕴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小学语文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教育阶段,也一直是我们传统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这说明对学生进行必要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十分有意义的;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教师必须对我们的语文教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重视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养成教育,这样就一定能够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带来提高和发展。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现状

1.1 教师不够重视传统文化的教育。当前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文化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视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我国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部分教师的语文教学出现了“西化”现象,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追捧西方文化,而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却不够重视;正是因为部分教师的这种教学理念,让我们的传统文化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难以开展,更谈不上得到有效的促进与提高,直接造成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熏陶的缺失,甚至在他们后续的学习中也接触了少之又少,这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学生后续的语文学习都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1.2 传统的文化教学渗透能力较差。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学习多以白话文为主,学生很少接触到相关的古诗词或古代文学,所以学生缺乏鉴赏古诗文的能力;同时,部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文学素养不够,造成对传统文化的断章取义,从而使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被曲解而丧失了原有的意义,这些因素给我们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带来了一定的障碍。

2.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学的策略

2.1 注重挖掘历史名篇。我们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随着历史的发展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在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中,也不乏那些蕴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的作品,作为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要“以古鉴今”不断的加强对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培养;其中,咏读诗文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是我们提高学生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传统的经典文学作品都是经过历史沉淀下来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结晶,因为古诗文中包含了丰富的、优美的、精湛的词语和句子,给我们带来了美的感受;所以我们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学,集体朗读,书写等方式展开古诗文的学习,相信一定能让学生在这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受到启发培养他们的性格品行,品德情趣,让他们能够与人交谈,讲话写作时语言优美、思路清晰,从而让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获得提高。

2.2 注重挖掘课本教材。阅读是指学生与教师之间通过文本进行的对话过程,所以教师应该深挖教材,对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充分的运用教师的教学智慧,将学生引入到课文中去,由以前的教师“教”,变成现在的学生“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课文中的内容有一个深刻的体会,才能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从而让学生能够切身的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才能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文化的熏陶,进而提升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例如在进行《穷人》一课的学习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通读全文,并以此为基础对学生提出问题:“如果你是安娜,你会怎么做呢?”通过这个问题的引入,让学生相互讨论和交流,这样的课堂活动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教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学生通过这样的新模式,就能够充分的理解文中的角色,有助于学生主动的去思考和探索,就能够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安娜和渔夫的那一份勤劳与善良;其次,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学生自主的思考的能力,加深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了他们的中华传统文化素养。

3.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作为教师就要求我们在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勇于探索和研究,一定要在实践中去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努力为学生打造出一个良好的人文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中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人文的魅力,尽最大限度的提升学生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古诗文中华人文
人文
北京纪事(2024年1期)2024-01-03 03:16:55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人文绍兴
中国三峡(2017年3期)2017-06-09 08:14:59
人文社科
全国新书目(2016年5期)2016-06-08 08:54:10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