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提升学生的语文和品德素养

2019-11-27 10:20:53申德利
读与写 2019年5期
关键词:弟子规国学孔子

申德利

(河南省洛阳市嵩县车村镇中心学校 河南 嵩县 471421)

前言

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各种经典国学著作十分绚丽多彩,在浩如烟海的古典文学宝库之中,教师应该择优选择贴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巨著名句,带领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当中,学生不仅能够在潜移默化间领悟古典文化之精髓,还能从思想深层挖掘自身的人性光辉。毫不夸张的说,诵读国学经典是一种非常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方式,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大力的对其进行推广。

1.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

1.1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感知经典名句所带来的内核精神。国学经典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韵律,还有许多能够鼓舞人心的思想理念。犹如孔子的巨著《论语》,其中有一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反复诵读可以明白要向周遭的每个人学习别人的优点;当读到“温故而知新”之时,又能够令学生明白知识是会淡忘的,需要长期的巩固与复习。在诸如此类的国学经典诵读之下,学生不仅能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来提升语文素养,还可以渐渐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白古代圣贤所倡导的仁者爱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理念。

1.2 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素养。随着国家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的孩子大部分都是娇生惯养,有很多学生从小受到父母的溺爱,凡事只在乎自我感受,对于人生当中的各种挫折难以平复,导致出现各种极端事件。而学生在诵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篇国学经典之时,学生可以通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来鼓舞自己,学生在诵读的过程当中,教师则需要加以引导,让学生明白所有的成功都是需要通过艰辛付出去换来的,要想成事则一定不可以轻言放弃。通过长期的诵读国学经典,一定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素养。

1.3 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通过国学经典的诵读,可以让学生从经典作品中吸收正能量的德育养分,在丰富自身的文化素养的同时,又能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例如《弟子规》当中有一句是这样描述的,“出必告、返必面”,它的意思是说出门之前必须要跟父母打一声招呼,回到家来也同样要通报一声。21世纪的学生,由于自我意思比较强烈,常常都视父母的付出为理所当然。而通过此类诵读国学经典,就能够让学生明白父母时常都是牵挂自己的。同时,学生在反复诵读诸如《弟子规》之内的国学经典之时,可以深化记忆,养成良好的行为处事习惯,逐渐形成更加健康的人格。

2.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教学策略

2.1 狠抓课前三分钟诵读。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由此可以看出诵读在语文教学当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众所周知,中国国学经典当中囊括了各类四书五经以及唐诗宋词,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展前的三分钟狠抓诵读,让学生提早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周而复始的课前三分钟诵读,学生可以渐渐的领悟国学经典的奥妙之处。因为“诵读”本身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记忆过程,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国学经典,可以锻炼自己的文笔,在以后的文字书写当中会更加流畅,这便是古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含义。

2.2 在课堂教学中融合国学经典。中华几千年传承下来的国学经典,蕴含了各类自然科学以及人文知识,一首好诗词便犹如一道壮丽的风景。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可以适当的引导学生进行“融合教育”,比如在教授汉乐府《长歌行》的时候,其中有一句是说“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字句本身的意思是说小时候就要开始认真努力的学习,否则到老大的时候即便是后悔也没有任何意义。由此教导学生一定要认真的学习多种知识,只有通过不断的刻苦积累,以后的自己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状态。

2.3 拓宽学生课外阅读模式。教师可以为学生在成立课外国学经典诵读兴趣小组,让学生在课余之后反复的研读国学经典。具体的操作方式,可以让兴趣小组之间模仿古时候的一些场景进行“时空穿越表演”,比如孔子穿越到现代为学生指导《弟子规》,由学生投票选出扮演孔子的角色,其余的则负责扮演孔子的学生,之后由票选的“现代孔子”来带领大家进行国学经典诵读。在这个过程里面,学生不仅能够更加轻松、幽默的诵读国学经典,还能挖掘他们的创新诵读思路,提升学生对于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情,从而拓宽他们的课外阅读模式。

结语

综合以上文献内容所述,可以发现在语文教学当中指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的意义,旨在让学生传承古人的优良传统与价值理念,让经典的国学精华渗透到现代的语文教学之中,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文末,希望全国语文教育同仁不断为国家培养更多传承国学经典的高素养人才。

猜你喜欢
弟子规国学孔子
“垂”改成“掉”,好不好?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弟子规
弟子规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中国漫画(2016年3期)2016-06-20 06:32:48
弟子规
孔子在哪儿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聪明语文(2013年4期)2013-05-20 05: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