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江村实验学校小学部 金友兰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陶冶情操、培养道德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是音乐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培养民族认同感简单来说就是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要让学生对我们的国家与民族产生归属感,要让学生会为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民族认同是一种心理氛围,更是一种道德观念。音乐作为伴随人类劳动时间而产生的艺术形式,一定程度上传承了传统的文化与思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适当渗透,可以强化学生的情感。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了解传统的节日风俗可以培养学生对我们华夏民族的认同感。在小学的音乐教材中,有一些音乐作品便诞生于特定的节日背景下,教师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将节日的习俗进行延展,让学生在浓厚的节日氛围内,展开对教材歌曲的学习,既可以方便学生对乐曲情感的掌握,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传承我们传统节日习俗,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情感认同。
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五月五赛龙会》一课的教学时,便带领学生了解了传统的节日习俗,增强了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外国节日涌入中国,许多学生过外国节日比过我们本国的节日更有仪式感。在这样的学情下,教师希望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更加注重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到我国的传统节日不仅有趣,更有着悠久的民族传承。在这样的教学目的的指导下,教师在上课之前播放了刘和刚演唱的《赛龙舟》,营造出了较为形象的节日情境。之后教师提问道:“刚才的作品描绘的是什么时候的场景?”学生可以答出是端午节的场景。教师继续提问:“那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哪位同学可以结合你自身的经历与大家分享?”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在学生的讲述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完善端午节的习俗。完成此环节后教师继续道:“通过大家的讲述,我们了解了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今天的这首作品也与端午节的赛龙舟有关,我们可以学习起来,在端午节的时候唱给家人听,好不好?”
教师通过对节日背景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深刻内涵,对学生把握音乐情感提供了基础,同时也可以增强传统节日在学生脑海中的印象,让学生在端午节时可以与家人共同体验传统的节日风俗。
音乐也是记录历史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对特殊的环境下,特定的历史氛围里人们情感的集中表达。在这样的特殊属性下,教师在进行此类乐曲的讲授时便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小学阶段是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在这一阶段积极地利用革命先烈的故事影响学生,用历史上那些举国欢庆的事情感染学生,可以增强学生对我国历史的了解,让学生认识到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应尊重先烈,常怀感恩之心。
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一课的教学时,便带领学生了解了歌曲的创作背景。国歌的创作经历了战火的洗礼,表达出了中国人英勇不屈的民族精神,是对当时民族英雄们的歌颂,也是对历史的记录。教师希望学生在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后可以了解国歌包含的情感,可以在之后的升旗仪式中更加的肃穆有礼。在这样的目的的指引下,教师在上课之初,先让学生回忆,在哪些地方会听到国歌,并提出问题:国歌对于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学生的回答相对简单,但也说出了国歌是国家的象征,是寄托我们情感的方式。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国歌知多少”的活动,让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国歌故事。学生介绍完成后教师进行总结并导入下一环节:“国歌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凝聚着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它在华夏大地上唱响了七十年,像号角一样鼓舞着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侵略者,去建设社会主义,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它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那接下来我们就进行具体的学习。”
教师通过如此的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国歌的神圣与庄严,认识到今天生活的来之不易。会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暗示,让学生在下一次国歌响起时想到那些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培养学生的民族认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不同的水土也孕育了不同特点的音乐。教师在进行此类音乐作品的讲解时,可以带领学生领略当地的风光,了解当地的文化,让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有更加形象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国家自豪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作品加深学生对地域特点的认知,方便语文、历史、地理等其他学科教学的展开,开拓学生眼界,增长学生的见识,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获得成长。
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杨柳青》一课的教学时,便组织学生描绘了自己脑海中的诗意江南。一地的民歌便是一地的风俗博物馆,教师在进行地方民歌乐曲的教学时,适当地介绍当地的风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本节课的上课之初教师向学生展示了江苏地区的自然风貌,并提出问题:“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你们可以想到什么呢?”学生回答江南水乡、吴侬软语、大自然的美丽等。教师继续道:“在这样美丽的景色下也孕育出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江苏民歌。你脑海中的江苏民歌是怎样的呢?”学生会答出温柔、清丽、软糯等词语,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适当的总结,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江苏民歌的特点,接着展开教学。
在这段教学片段中,教师利用江苏的自然风貌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对祖国的地方特色有了更深的了解,开拓了学生的眼界,也培养了学生对祖国山川的热爱。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之间友好互助共同造就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小学阶段的音乐作品中有一部分来源于少数民族的民歌,教师在进行此类作品的介绍时,可以利用影像资料,丰富学生对少数民族习俗的认知。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了解民族习俗,认识到少数民族的风俗需要我们尊重,同时少数民族的习俗也值得我们了解。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认同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教师在进行小学音乐《我的祖家是歌乡》一课的教学时,便介绍了歌曲产生的地域,增进了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了解。教师在进行教案的设计时希望可以增进学生对台湾以及高山族人文地理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观念,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设计了如下的导入。首先,教师播放了《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说出歌曲的题目以及地方,学生回答后,教师又为大家提供了交流的机会,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高山族的方方面面。最后教师利用搜集到的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总结,并告诉学生高山族同样也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我们既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又要团结少数民族的同胞,这样祖国才会更加美好。
教师在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时适当地加入了民族团结意识的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优美少数民族乐曲的同时,树立起正确的民族观念,为其思想的形成打下根基。
总之,小学的音乐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民族认同感的培养。只有让学生热爱我们的国家与民族,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才能促进学生个体的持续发展,使学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