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原则在初中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2019-11-27 08:47林桂红
文学教育 2019年24期
关键词:选材因材施教分层

林桂红 安 静

写作教学长期以来都处于一种困境:对学生而言,学生不喜欢甚至厌恶写作;对教师而言,教师惯用写作套路,各种文体的写作教学大同小异。这都导致了写作教学效率不高,成效不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写作教学方面强调了要让学生勤于动手,乐于表达,这困境与新课标提倡的写作教学要求背道而驰。要打破这种困境,让师生都能感受到写作乐趣,语文教师需要遵循“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对症下药,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教师自身也能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

一.“因材施教”教学原则在初中写作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一)新课标对第四学段写作教学提出的学段目标要求和实施建议

新课标实施建议部分提出了写作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生活中取材,养成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写作习惯。在第四学段写作要求中提到了真情实感在写作中的重要性,学生应“表达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1]由此可见,写作不仅是学生内心真实情感的流露,更是学生对世界和生活的认识的一种表达方式。每个学生都有自身不同于他人的经历和思维,好的语文教师是教会学生善于将自身不同于他人之处表达出来,而不是将学生进行统一加工,所生产出来的作文产品千篇一律,毫无特色。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导,因材施教,这里的“材”是特指学生,引导学生挖掘身边的事例,从实际生活中选材;引导学生走进内心情感深处,用真实的情感铸造作文的灵魂。

另一方面,新课标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新增“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并注意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2]这不仅仅是对写作教材的编排提出了新要求,也强调了在语文写作教学活动中要注重顺序性和阶段性。从宏观上的初中语文整套教材写作内容安排到每册教材写作内容的安排,再到微观上的每单元写作内容之间的联系,教材编写者都是根据不同学段、不同年级学生的情况来确定的。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强调因材施教,这里的“材”已包含了学生与教材文本的双重含义。

(二)写作专题的序列性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中加以强化

与人教版、苏教版等语文教材不同的是,部编本语文教材更加侧重于语文知识体系的重建,在培养目标上强调序列性,每学年的写作专题设置都有一条明显的纵向培养意图。教材按照“作文三维操作心理模式”即情感、知识、能力来设置写作专题,遵从不同文体写作训练过程,逐步安排教材写作系统的内容。[3]以七年级写作系统为例,主要是以记叙文写作教学为主,按照“积累材料训练——审题拟题立意训练——构思选材训练——语言表达能力训练——修改润色训练”的总体思路来安排。如七上写作专题分别为“热爱生活,热爱写作”、“学会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思路要清晰”、“如何突出中心”和“发挥联想与想象”,它们的侧重点各不相同,但彼此之间是有内在的联系的,从选材到联想和想象,循序渐进、环环相扣。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能单是考虑学生的情况,更要摸透各写作专题的序列性,针对不同写作专题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效地展开写作教学。

二.初中写作教学有效运用“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策略

(一)命题任用,自由选择

在传统的写作教学中,教师往往是自己规定了题目,以命题作文的方式来开展,不仅限制了学生的选择性,而且缺乏层次感。而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好奇心较强,更愿意尝试新的事物,久而久之这会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厌倦感和恐惧感。语文新课标中强调了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对命题方式做进一步的改进,给学生提供更多自主选题的机会。因此,学生的兴趣爱好是教师在命制写作题目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同时要尝试提供文体各异、难度各不相同的选题,让学生能逐步克服对写作的厌恶和恐惧。

(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1.写作教学目标分层。

每个初中生的写作基础、个人经历和思考问题的思维都是不一样的,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师不能以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学生。在整体了解全班同学写作基础的情况下,制定全班同学为之而共同努力的写作目标,营造良好的写作教学氛围。为每一个学生都整理一份写作档案是语文教师的必备工作,这份档案主要用于学生写作情况的记录,由师生共同完成,针对写作的审题、选材、篇章结构、语言运用、修辞手法和书写等分门别类进行整理,每个学生在不同方面会有不同的差异,教师要及时分析、总结和给予学生指导,并制定下一次要努力和完善的方向。

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将学生分层,可分为初等生、中等生和优等生。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必须做好自身和学生的思想工作,要让自身和学生明确将学生分层并不是将学生划等级,让学生产生一种优越感或自卑感,而是为了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分层教学的目的,不要让个别学生因自己是初等生或优等生而产生自卑或自负心理,也会造成学生之间的矛盾和班级的不和谐。对于初等生,教师应要求其审题准确,做到文从字顺;对于中等生,教师可在命题上加大点难度,让中等生可以跳一跳就摘到果子;对于优等生,教师可要求其寻找创新点,为写作增添闪光点。

2.写作训练分层

基于写作教学目标的分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时应有所侧重。初等生基础较差,在训练时教师应侧重于从审题和选材的准确度入手,这是保证初等生能否拿到分数和打下基础的关键一步。对初等生而言,写作兴趣是激发他们写作的动力,倘若教师能激发初等生写作兴趣,那写作教学就成功了一大半。初等生思维能力发展不完善,概括能力较差,即使他们在课堂上听了多种写作手法,但到实际运用时却不知所措,那是因为他们由抽象概括到具体化这个思维环节仍不能自如支配,这会打击到他们的写作信心,因此教师要激发他们的兴趣,寓乐于教。中等生具有很大进步空间,教师应给中等生提出一个共同的写作话题,让其自由讨论,在思想火花碰撞中产生新观点,教师在旁边要给予指导,让中等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教师还要加强对中等生在遣词造句、修辞手法和篇章结构等方面的训练。优等生写作基础较扎实,在审题和选材方面占优势,教师应给更多自由发挥空间,鼓励其自主习作和创意表达,加强对优等生写作加工环节的指导,如注意表达的技巧,在遣词造句和篇章结构上力求精益求精,将华丽辞藻运用到写作中。对时事的关注也是不可缺少的,要求优等生能联系自身实际生活,对重大时事进行分析,并用做写作选材。

3.写作批改和评价分层

基于写作教学目标和写作训练内容的不同,对初中生写作批改和评价也应当有所不同。总体而言,大部分初中生内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特别是老师、家长等长辈的认可。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与学生站在同一地位,学会尊重学生。促进初等生写作进步的关键之处在于教师,教师肯定的话语就是给初等生最大的鞭策,应以鼓励性评价为主。又因为初等生的理解能力和抽象思维较差,教师可一对一地批改其作文。对于中等生,教师应侧重于审阅其写作提纲和写作思路,提出有针对性建议后,让中等生自我修改,并注重在遣词造句和表达技巧上多下功夫。对于优等生,则注重思想上的深度和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在批改和评价中要引导优等生透过写作材料来看到其背后蕴含的深刻含义,透过现象看本质,引发自身的思考。

(三)以文为本,读写结合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4]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是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正如叶圣陶提出“阅读和写作,一个是进,从外到内;一个是出,从内到外。”[5]阅读是砖块、水泥、钢铁等建筑材料,而写作是由砖块、水泥和钢铁等建筑材料建构起来的大厦,只有备好了足够的、质量好的建筑材料,大厦才可以构建。简言之,阅读是基础,学生在阅读中可积累语感和素材,为写作做好前期工作;写作既是对学生的考察,也是阅读和学生思维的升华和拓展。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各单元的写作专题都是紧扣本单元阅读教学重点,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从语文教科书这个“材”入手,注重挖掘课本资源,在课文讲解过程中注意分析典型的句词和写作手法,引起学生注意,慢慢向写作教学迁移,充分发挥阅读教学对写作教学的促进作用。如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专题是“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第五单元阅读篇目主要是说明文,选取了《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和《梦回繁华》。抓着事物的特征就要善于观察和比较,这是写好说明文的基本要求,《中国石拱桥》这篇说明文描写了旅人桥、赵州桥、卢沟桥、江东桥、长虹大桥和双曲拱桥这六种不同的石拱桥,它们的建筑时间和特点各不相同,作者茅以昇在描写不同石拱桥的不同特点时用了列数字、引用、作比较和打比方等说明方法。这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都可以加以重点分析,有效地利用这篇文选,使其为教学说明文服务。

综上所述,在初中写作教学中坚持“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既要注重学生这个学习主体,考虑学生不同的写作水平;又要注重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写作系统的序列性,循序渐进,以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和语文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选材因材施教分层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要素与评价
我国冬季残奥项目“跨项跨界”选材的策略分析
我国“轮转冰”跨项跨界选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冬奥会项目跨项科学选材依据与对策研究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