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福
自素质教育实施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模式上有了一定的改变,课堂教学逐渐呈现出新气象。对于小学生来说,由于其年龄较小,自我约束力较差,并且多数小学生都较贪玩,很难集中精力学习,对此,教师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由于新课改之后,我国教学还处在摸索阶段,并没有形成确切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因此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语文课堂教学时都过于注重课堂生成,忽略了课前教学准备的重要性,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并不高。教师只有注重预设,提高教学准备的有效性,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依据,只有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的内容,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因此,在进行课前准备时,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接受能力,同时注意将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纳入教学目标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1],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另外,在制定目标时应确保目标的层次性,循序渐渐进行教学。举例来看,在进行《太阳》这篇课文教学前,教师可以制定四个层次的目标:第一,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第二,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与太阳有关的知识;第三,观察文章的结构,感受说明文的表达手法;第四,让学生课下搜集与太阳有关的其他知识,拓宽知识面。这种具有层次的教学目标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具有明显的人性化特点。
对学生布置有效的课前预习可以使学生明确不懂的问题有哪些,有利于其在课堂上带着问题进行重点听讲,并提出疑问,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发言的勇气,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有利于提高课堂听课效率。尤其是小学中、高段的学生,要求其进行课前预习,积极使用工具书等,能够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从而充分、高效利用课堂时间,提高预习效率和课堂效率。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仅仅给学生布置课前预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使用其他学习工具进行辅助预习,了解与学习内容相关的知识,从而使学生准确把握文本,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首先应当正视学生与自身的地位,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改变传统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将学生进行层次划分,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要求,充分体现生本理念[2]。每一个小学生其家庭环境和生活环境各不相同,导致其性格、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能力等也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案,切实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而不是简单的进行知识罗列和机械传授。教师将学生作为主体,还要求其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对待学生有耐心,积极为语文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当学生认识到自己既是学习活动中的一员,更是学习活动的主人时,他就会把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联系起来,把课堂教学活动看成是自己应积极参与的活动。
小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探究与和求知欲,对很多事情都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应充分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其进行自主探究,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还可以开拓学生思维。例如,在教学《太阳》这堂课时,针对题目引发学生发挥想象力,思考课文有可能写什么内容,学生也因此毫无顾虑地提出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太阳给人们带来哪些好处?太阳都能给人们送来什么?等问题。
在当今时代,教师在课堂上不再单纯是一名知识传授者,其还扮演着引导者的角色,通过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大胆思考,主动探究。通常可以采取以下五种方法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第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第二,利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引出问题;第三,采用演绎推理的方法提出问题;第四,综合使用录音机、多媒体等工具创设问题情境;第五,通过讲述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不仅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还有利于学生积极提出问题。尤其是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不论是对课文的主题进行提炼,还是对文章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都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进行发言,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注意给予学生相应的赞许与表扬,同时允许学生犯“错误”,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见解。
第二,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可以组织小学生做游戏,在游戏中让学生思考与课堂内容有关的相关问题,也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问题。
传统的课堂,往往只注重教师教法的研究与选择,事实上,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科学地教与学生科学地学两重标准[3]。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学习兴趣不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由于智力发展还不成熟,学习更倾向于写写画画,因此,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板书学生需要掌握的字、词,并让学生进行模仿。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文章内容的具体特点有选择性地制定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进行与动物相关的文章教学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模仿小动物,说出小动物的行为特点等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其具有一定的感悟能力,因此可以使用读书感悟法开展语文教学,使其对文章内容进行剖析,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赏析文章中的精彩片段。比如教师在讲授诗歌时,可以通过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既享受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的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有经验的老师往往十分善于运用评价的手段,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学生获得了一定的鼓励,会在很大程度上树立自信,肯定自己,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除了语言评价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定的肢体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例如在课堂上给予学生一个肯定的眼神,为学生树立大拇指等,虽然这样的评价是无声的,但是其作用却非常明显。如果在课堂上发现有学生没有集中注意力听讲,可以以皱眉的方式提醒学生,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表现。当学生自觉性较强,课堂纪律较好时,教师可用亲切的目光主动捕捉学生的视线,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不要吝啬这小小的举动,它会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提高教学效果。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组内成员互教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情感的过程。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增强学生的团体意识。就目前来看,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并不好,很多教师刚刚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有进行充分讨论,就结束了小组讨论,形式化较为严重,并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当然,教师也不能为了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谈论而放任不管,教师应做好监督、点拨的工作,在学生开小差、思维受阻时及时给予提醒,以确保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下去。
总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就需要立足于学生,立足于实际,做好课前预设,丰富课堂教学模式,切实了解学生特点,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