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提升研究

2019-11-27 07:15
文学教育 2019年21期
关键词:辅导员思政思想

张 婧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的指引者、实施者和组织者,是帮助高校大学生成为有思想、有道德、有担当、有参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能力的中坚力量。张耀灿、郑永廷等著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提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时效性,主要是指方法的可操作性,在实践中的可行性,产生良好效果的可靠性”。就是说,学生在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下,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倡导的精神文明有着同向而行的思想内涵与文明素养,能够将辅导员给予的思想道德教育武装头脑,化作良好的参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正能量。但是新形势下,特别是随着移动互联网新媒体舆论的传播,多元化的思想冲击着高校大学生的头脑,特别是受到一些浮躁、拜金、自由主义思潮的浸染,让大学生不能很好的明辨是非,分清正负思想给自己带来的影响,加之有些高校辅导员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进行思政教育的创新探索,使得思政教育与学生越来越脱离开来,有些学生甚至出现了学习不积极,课堂不认真,对辅导员的教育不认可的严重情况。可以说,当今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形势严峻,要打破这种局面,提高工作实效性,就需要辅导员具备思政教育各方面的综合素质,面对思政教育出现的问题积极的进行探索创新,寻找方法吸引学生步入思政教育的正轨中来[1]。

1.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问题分析

1.1 辅导员方面

新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由于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学习知识的渠道多样化之后,在课堂上的学习没有以往的学生主动和认真。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与时俱进,不断跟上学生认识世界,学习知识的步伐。但是由于内外因素的各方面影响,辅导员往往因为缺乏这方面的意识或者没有辅导员岗位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导致了思政教育还停留在生硬的课堂上面,这样就难以让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动力了。辅导员在思政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1.1 辅导员的综合素质缺失,导致与大学生无法产生思想“共鸣”

高校辅导员的素养决定了高校大学生思想认识的广度与深度,高校辅导员不仅仅要政治思想过硬,还要有管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教育学知识,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协调与沟通技能,并且要有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越是综合素质和能力高的高校辅导员,越能够吸引学生来进行各方面知识的探索与汲取,越能够让学生因其知识的渊博、思想的深刻、道德的高尚而产生“个人崇拜”的模仿与学习。

但是有些高校辅导员由于工作量大、待遇低、发展前景不乐观等原因,在工作岗位上只是按部就班的敲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没有提升综合素质的动力,也就会因为自身学识修养等方面的缺失,没有吸引学生来汲取思想道德养分的“光环”。

1.1.2 辅导员的定位重复,使其不能够专心进行思政教育工作

有些高校由于师资力量的匮乏,导致一些老师“一人多岗”,有时候既是班主任,还是专业课老师,不仅要面对自身专业的各方面考核,还需要参与到学生的生活、就业等方面的管理,既要与学生打成一片,又能严格要求学生完成各项学业指标。这种面向同一个对象的多重身份,让辅导员往往会顾此失彼,专注于一个领域在另一个领域就会因为精力不够而投入不够,导致学生学习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老师们常常就会选择与自己业绩挂钩的专业课,而忽略辅导员这一岗位应有的教育内容[2]。

1.1.3 辅导员与学生沟通反馈机制的断裂,导致思政工作效率低

一个是沟通过于简单,很少进行一对一的师生时间的互动,往往只通过微信群、QQ群发布一些行政性的指导意见,不能够和学生建立师生情谊,就无法深入到学生的思想认识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二是辅导员对学生的反馈不重视,不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沟通交流信息的态度和评价,就不知道学生对于辅导员的教育方式是否接受,导致在新一轮的沟通中因未能选择学生欢迎的教育形势而内心抗拒,无法将本来就需要情绪疏导的思政教育内容有效地让学生学习领悟。

1.2 学生方面

高校大学生具有独立的学习能力,较高的知识水平和成熟的思想认识与性格习惯,但是在思政教育方面机既有利也有弊,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受外来环境的影响,以及传统教育重技能忽思想的偏颇等原因,让很多学生不重视思政教育。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2.1 多元化思想让大学生忽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如今新媒体信息的海量传播,夹杂了很多社会的不良思想,在眼球经济和娱乐精神的熏染下,一些大学生被这些多元的思想冲击,产生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和一夜成名的侥幸心理,而对“修身、齐家、治国”的思政教育内容,往往因为不能刺激内心的个人欲望而没有兴趣和动力学习。

1.2.2 极端的个人性格容易让不良的思想在学生中难以消除

如今的大学生因为是独生子女,受到来自家庭的宠溺,自主性强,没有分享的意愿,容易有偏执的性格,喜欢走极端,所以往往固执己见,一旦一些不良的思想被学生们吸收认可,占领了大脑思想的先机,那么思政教育内容的正确思想就不容易被学生认可吸收。

1.2.3 大学教育机制现状让学生没有学习思政内容的自觉性

大学生在大学期间既要忙着学习专业知识,又要忙着考证,同时还要关注专业领域里面的就业状态,而大学高校只注重毕业率的教育考核,只能让学生专注于跟毕业相关的各项考试,这样学生大部分的精力都在为毕业证而奋斗,就很难对思政教育有太多的关注了。这也导致了思政辅导员由于学生学习情绪不高而产生的教育不积极、不主动,进一步稀释了学生的思政学习的动力。这种恶性循环是中国大学教育体制唯“成绩论”弊端的体现。

2.高校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实效性方法探索

2.1 坚持以人为本教育理念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将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生活中。辅导员只有调动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参与性,始终围绕着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循序渐进的推进式教育,才能让学生接纳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的教育内容。辅导员要切忌大而化之的教育方式,应该主动参与到学生的生活中,引导学生对专业、对时政要点、对爱情、对就业等领域的认识,只要学生需要了解,就能够提出正确的指导思想,而不是只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这种对学生的人性化教育需要辅导员专职花费大量的时间来对自己班上的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让学生和其打成一片,才能自觉接受其积极的影响。

同时辅导员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在思政教育上要不断的调整策略适应学生个性的差异化,要经常一对一面对面的进行沟通交流,因材施教,注重启发,鼓励有助于学生发展的个性,及时的引导改正不良的个性,通过与学生一起生活的事件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随时关注学生受外来思想影响的情况,并及时给予扼制[3]。

2.2 创新思政教育方式

积极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充分利用互联网新媒体在学生中的积极影响。传统的课堂教育和强制性的灌输,在高校阶段随着大学生自主性越来越强,其效果往往越来越低。辅导员要迎合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利用新媒体具有传播性强,学生接受度高的特点,方便思政教育融入到学生生活中。

由于思政教育不同于专业知识,不需要老师的专业讲解,其主要是对学生的思想产生正面的影响,同时空洞无物的思政教育因为大而化之而往往受学生排斥。所以,辅导员要善于运用新媒体中的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让思政教育结合热点舆论事件针砭时弊,用思想与事件的结合分析,在学生之间传播,从而在学生中产生思想共鸣。同时也能通过学生们的互动以及对学生微博、微信动态的关注,及时了解学生们的心理活动,第一时间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这样营造一个健康的新媒体舆论环境,让负面思想在网络上无生存的空间,让学生能够接受喜闻乐见的思想的熏陶,这也是辅导员需要长期坚持的教育任务。

2.3 积极开展思政教育实践活动

思政教育要贯穿大学生涯,利用实践活动来带动学生培养高尚的思想道德。高校首先应该注重思政教育,要常抓不懈,成立专门的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小组,利用开学入学、毕业离校、重大节日、纪念日等重要的时间点,举行特定主体的宣传活动,让学生整体感受到学校思政教育的氛围;邀请爱国人士、解放军人士、专业的思政教育专家,进行主题讲座,让学生从不同的知识点来了解思政教育的新动态、新方向。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机构和宣传媒介,如校园广播、宣传栏、校内网、学校官网、学校宣传标语等,发挥各个专业的技能特长,在不同的时期做不同的思政教育主题内容集中宣讲;要重视思政教育课本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相结合,完善思政考核制度,提升学生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

辅导员要善于发现身边的思政学习的先进典型,发挥其模范带头作用。同时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会志愿服务活动、科技创新活动、思政学习典型交流活动中,开拓眼界,树立学习标杆。

3.结束语

培养德才兼备的高校大学生,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要放在突出的位置,高校辅导员要提升综合能力,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专注于帮助大学生在人生的起点,用爱国主义思想去服务社会,用积极努力的心态去参与工作,为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事业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辅导员思政思想
提高少先队员“四史教育”有效性 辅导员可以怎么做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