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 桦
(甘肃省临洮中学,甘肃定西 730500)
近些年来,教育改革后的课程要求学生接受艺术教育,该类课程教育能够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实施美的教育的有效途径。1997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中学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版)》促使各个学校开设了音乐课程,使高中的音乐课程开课率逐步提高,我国的音乐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1]。
艺术教育课程指的是综合艺术教育,从我国的传统教育来看,具有美育教育的科目只有音乐、美术等科目,而音乐与舞蹈是一对姊妹艺术,但是,高中阶段的音乐与舞蹈学习者大多都是有兴趣没基础,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到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通过音乐来进行舞蹈,通过舞蹈来渲染音乐。实际上,音乐开展的过程也是舞蹈开展的过程,舞蹈是视觉上的享受,有形却无声,音乐是听觉上的享受,有声但是无形,两者联系紧密,音乐帮助舞蹈表达情感,让舞蹈更生动,舞蹈则帮助音乐表达情境,让音乐更形象。
舞蹈与音乐的共同点是抒发情感,它们都是表达情感的正确方式,并且音乐不会对舞蹈产生叠加性,可以跟舞蹈相融合,不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它们都是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将舞蹈引入高中音乐课堂,是艺术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能够完整地构建基础教育音乐课程体系。
教育改革前,人们还并不重视艺术方面的教育,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这种情况直接导致了我国音乐与舞蹈教学范围的局限性,艺术教育的对象主要是在艺术院校及体育院校的音乐与舞蹈专项学习的学生,艺术教育主要为社会培育舞蹈、音乐、表演、编导等行业所需的人才,而大部分专项毕业生结业之后会直接去相关艺术院团工作,不会选择去学校担任授课教师。在学校中的艺术教学中,音乐教师除了负责音乐教学外,还承担着舞蹈教学的工作。而在进行课程学习时,器乐与声乐是主要的教学内容,舞蹈则被严重忽略了,导致学生对舞蹈知识的理解不够全面。专业舞蹈教师的缺失是影响普通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课程教学的因素之一。
学校对音乐与舞蹈模块课程的不重视,导致学校为课程配备的教学设施也较为落后,这种情况即便是在经济发达的地区也没有多大的改变[2]。大多数学校并没有开展舞蹈模块的教学,也没有配相应的舞蹈教室,学生在课堂进行的舞蹈活动大多是在露天的场地或者空旷无人的多媒体教室,在基础设施较好的学校,即便配有相应的舞蹈教室,但是教室中的设备也并不完整,地板、镜子、把杆的配备都不尽如人意,有的把杆还不能根据学生的身高来调节高度,给学生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且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只有录音机,相关的音频、视频数量都很少,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进行课堂教育前,教师必然要对课上的内容进行备课,而教材是教师备课的主要依赖工具,但是学校对音乐与舞蹈模块课程的忽视,导致音乐与舞蹈模块课程的教材极少,从而大大影响了教师讲课的质量,虽然在2004年《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与舞蹈》等一系列优秀教材相继出版,但是其质量良莠不齐,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率。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只注重成绩,没有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的发展,也不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发展[3]。针对这种情况,相关教育部门应该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音乐与舞蹈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及需求,通过网络、媒体、刊物等多种方式加大对艺术教育的宣传力度,让人们认识到艺术发展的重要性;另外,要提高学校领导对音乐与舞蹈教育的重视,加强学校对相关课程的支持力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是向学生正面传输知识的第一人,因此,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对现代教学理论的学习,利用现代的教学观念实现与学生的关系平等,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与解决问题,秉承着教学互动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
普通高中的音乐与舞蹈课程教育要从教育需求出发,首先要通过对教师的专业技术培训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与知识素养。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普通高中音乐与舞蹈课程模块开展效果的关键。当然,不能一味地注重教师舞蹈动作的专业化技术水平或舞蹈动作技术掌握的难度,更多的要注重教师的教学规划、教学方式方法,提倡教师争当“反思型”教师,鼓励教师具有反思意识,及时总结在课堂中的不足,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定期组织艺术教师进行教学交流研讨会,让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分享各自的教学经验,在交流中理解新的理念;还可以组织教师去舞蹈专业学校上舞蹈课,使其积累更多的学习经验,从而得到学习启发,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音乐与舞蹈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进行课堂讲解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音乐来编创舞蹈,舞蹈的编创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与创作能力,这种方式能够让教师在教学舞蹈的同时,锻炼学生的音乐综合能力。其次,教师要在学生编舞的过程中适当地进行一些指导,给予他们鼓励与评价,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从歌词入手展开想象,开拓思维。最后,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在音乐赏析教学中,单一的音乐欣赏无疑有些枯燥、烦闷,若在音乐赏析中加入一些舞蹈元素,就可以将音乐所表达的情景真实地演绎出来。同时这种方式能够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在带领学生舞蹈律动的同时,能让学生放松心情,为课堂营造一种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实地感受更为亲切的音乐赏析课堂,从而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教师应更多地注重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使其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变化。在普通高中音乐与舞蹈模块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将音乐与舞蹈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与欣赏能力。同时,校领导层应该注重对教师的技能、知识素养、教学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以便其更好地向学生传授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