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红珍
(广东省英德市第三小学 广东 英德 513000)
在我的桌面上放了一张卡片,这张卡片有什么特别呢?事情是这样的:小斌是班上的一个转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很差,性格也十分内向,很少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出于一个教育工作者要对自己学生负责的心态,我决定与小斌的父母进行沟通。而小斌的父亲却以一句“这个孩子已经无药可救了,就花点钱让学校带大点吧”回绝了我。这让我意识到了小斌成为今天的这个样子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有着重要的联系。我决定去帮助他,通过不断与他交谈、不断与家长联系、课后辅导作业和鼓励等方式,它的成绩和人际交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而这张卡片就是用来感谢我的礼物。
通过这件事,我充分的认识到了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其作为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思想道德观念和健康心态的重要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进而促进其健康成长[1]。如今,我国对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度持续升高,而如何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就成了当下教师亟需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进行探讨。
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展德育教育的基础,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与个性。同时,心理健康教育还能对德育教育内容进行补充和丰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德育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得以提升。此外,无论是德育教育还是心理健康教育,其最终目的都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2]。而且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主体都是学生,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为德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赋予生命力。
2.1 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传统的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中,以教师系统灌输和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将教学重心放在了理论知识的讲学上。要想实现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教师要做到在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体系中适当融入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在实际教学中渗透正确人际交往方式的内容。教师要创设关于人际交往的教学环境,向学生提供一些与课程相关的素材,要求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二是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师可深入学生群体进行详细的调查,了解各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做事风格,尤其要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详细调查,再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保持学生心理状态的健康;三是通过广播、校报或是黑板报的形式,加强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工作,并设置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做好人好事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的同时,让学生逐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2 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要想提升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和的工作效果,教师必须做到积极深入学生生活,加强同学生生活的联系,掌握其生活规律与习惯,积极开展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在实践中获取快乐。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帮助学生组建“环保小分队”,让学生协助环卫工人进行道路的打扫,通过在社会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学生能从中获得真实的生活感悟与体验,加强其主人翁的意识,逐步实现自我的提升与完善[3]。
2.3 加强与家长的配合。家庭与学校是小学生的两个重要生活环境,教师在开展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工作时,还要加强与家长的配合,进而发挥出强大的合力。我希望所有的家长都不要像小斌的家长一样漠视、放纵孩子,使得孩子无论在心理上还是思想上都存在自卑和消极的情绪。教师可通过家长会或是家访等各种方式,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让家长全面了解到孩子学校中的表现。同时在家长的允许下,还可以了解学生与家长间的关系,告知家长家庭环境中存在的对影响学生心理状态、思想品德的因素,希望其尽快纠正。还可举办关于各种相关的主题班会,通过互动的方式,让家长对孩子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进而有针对的给予教育指导。
2.4 用爱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人们常说“朽木不可雕”,真是这样吗?在整个世界的科学长河中,像爱迪生这样的大器晚成的例子就不少。作为教育者,如果我们过早地给这些差生开宣判会——此人已无药可救,势必会扼杀许多优秀人才,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学生就像一粒种子,一棵幼苗,它需要爱来浇灌和孕育。作为教师要用自己无私的爱去感化和教育他们。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我们要看到他们的长处,尊重他们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只有这样,幼苗才能长成苍天大树,孩子才能成为栋梁之材。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应立足于学校、家庭、自身等多个方面进行,通过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加强与家长的配合、纠正学生不良心理、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等策略,积极推进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工作的进程,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