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现代诗歌教学三事:读、品、写
——以《乡愁》教学为例

2019-11-27 07:05
名师在线 2019年24期
关键词:现代诗品味乡愁

蔡 依

(福建省蕉城区蕉城中学,福建宁德 352100)

引 言

近年来,由于中考阅读和作文题对现代诗的回避,一些教师不重视现代诗教学。同时,很多教师缺乏“诗心”,只采用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教学方式,无法使学生无法真正体会到诗意、诗情。这样的尴尬局面制约了学生的审美体验,阻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优化实施现代诗歌教学,教师应引领学生读好诗歌、品透诗意、写出诗情[1]。下文,笔者以教学余光中《乡愁》为例展开具体分析。

一、“读”占鳌头

读是现代诗教学的首要任务。朱自清曾说:“诗文是为读而存在的。”读是学生亲近诗歌的最好方式,是现代诗教学的首要任务。虽然很多教师会在现代诗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朗读,但学生的读漫无目的,缺少指导,这样的读是肤浅、无效的。众所周知,现代诗具有建筑美,它的分行表达与韵律节奏充分展示了其美感,同时,这也是解读诗歌情感的密码[2]。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根据诗歌特点,合理安排诗歌的停顿,准确把握语速、语调,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重音。这样的诵读指导能有效促进学生对诗歌韵味的感悟,从而带领学生走入文本。

《乡愁》一诗分为四节,每节的字数和句式基本一致,看似平淡无奇,却构成了回环反复、余音绕梁之感,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教学伊始,教师采用四步诵读法。第一步,“素读”诗歌,在没有任何提示与铺垫的情况下,让学生大胆率性地朗读诗歌,并谈谈初读的感受,着力把握诵读时的语音和节奏停顿。第二步,听读诗歌,即教师范读,学生评点,着力把握朗读的基调——深沉而舒缓。第三步,赏读诗歌,现场播放名家配乐朗诵《乡愁》的音频,指导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这首诗句式整饬。只有合理把握语调轻重、语速快慢,学生才能读出情感。第四步,演读诗歌。学生在背景音乐中模仿名家朗读音频,上台表演朗诵《乡愁》,用声音表现诗歌中蕴含的情感。教师指导学生悄悄走进文本,体会诗歌的韵律美,为深入解读诗歌夯实基础。

二、“品”是关键

品是优化现代诗教学的关键。读从口出,品在心会,心口相应,才能相得益彰。也就是说,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律节奏,仅是纯技术性的朗读指导,没有触及读的本质。学生只有通过理解与揣摩语言、感知与品析意象、把握与体会意境,读出自己品味、领悟到的内容,读才能“更上一层楼”。

(一)品味语言

对诗歌的遣词用语、句子、标点等反复斟酌是品味诗歌语言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教学时,教师可以采用“加减法”“调换法”“修改法”等方法,引导学生想象诗人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使其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诗歌的词句之美、表达之妙。

在教学《乡愁》一诗时,教师采用了“加减法”,将诗中的“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叠词缩减成“小”“窄”“矮”“浅”等单音节词,让学生放慢语速进行比较朗读,从而体会叠词的使用。这样不仅让诗歌读起来更有韵味,同时还使诗人那挥之不去的乡愁得到了淋漓尽致地表达。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品读诗中的量词及表示时间的词语,引领学生在比较中品味诗歌重章叠句的手法,感受诗中一唱三叹的韵味,进而领悟诗人那深厚绵长的情感。

(二)品析意象

诗歌中熔铸了寄托诗人主观情感的意象,教师只有引领学生感知与品析诗歌的意象,解读象中之意,体悟象外之旨,才能使其读出诗歌中蕴含的情感。

《乡愁》一诗,文字朴实,感情深厚,可谓“诗短情长”。在教学时,教师带领学生逐节朗读,边读边思考:诗人借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四个意象表现的乡愁一样吗?学生很快能体会到一二两节诗中,“邮票”与“船票”分别寄寓了母子情、夫妻情。在学习第三节时,许多学生认为此节也体现了母子情。这时,教师可围绕“坟墓”这个意象,探究第一三小节的母子情是否重复,学生恍然大悟第一小节是生离,而第三小节是死别,死别更令人痛彻心扉。在教学第四小节前,教师补充了写作背景以及余光中的另一首诗《当我死时》,学生顿时明白:由于政治原因,故土可望而不可即,最后一节诗,诗人借助“海峡”这一意象跳出个人情感圈子,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而家国之思才是他真正的乡愁。至此,学生参悟了这四个意象,读出了诗人的深情。

(三)品悟意境

叶圣陶先生曾提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因此,在现代诗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借助联想和想象融入现代诗创设的意境,感受诗歌的情感,领略诗歌的魅力,这样诗意自然能在学生心灵深处绽放。

《乡愁》是一首画面感很强的现代诗,在教学时,教师应让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一节诗用散文化的语言来描述它。在描述的过程中,学生身临其境,想象诗人当时的言行心理,感受诗人当时的心情,从而沉浸于诗歌的情境中。当再次朗读这首诗时,学生的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这些画面,诗句中蕴含的情感也就喷涌而出了。学生只有品得入味,才能发现诗人用词的准确精妙以及诗人使用意象的智慧,才能与诗人产生情感共鸣。

三、“写”是延伸

在初中这个人生情感最激荡的阶段,我们应相信,所有的少年都是一名潜在的诗人,他们充满激情,因此教师可尝试让他们写诗。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提高艺术品位大有益处。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学着仿写,一句、一段皆可,然后再慢慢让学生学会创作。

在教学《乡愁》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快乐”为本体,模仿诗中的“乡愁是……”的句式,尝试写几句诗。在学生写作前,教师先进行示范:“小时候/快乐是一颗小小的糖果/含在嘴里/甜蜜在心里/长大后/快乐是一张满分的试卷/握在手里/欣慰在心里/后来啊/快乐是一段短短的旅途/走在路上/收获在心里/而现在/快乐是一群可爱的孩子/看在眼里/幸福在心里”。经过示范,学生发现写现代诗并不难,于是兴趣陡增,积极提笔尝试。“小时候/快乐是一碗热热的浓汤/含在嘴里/温暖在心里”“小时候/快乐是母亲一个浅浅的微笑/看在眼里/幸福在心里/长大后/快乐是父亲一句鼓励的话语/听在耳里/激励在心里/而现在/快乐是一座闪烁的奖杯/捧在手里/收获在心里”……一首首虽稚嫩却充满真情的小诗便流淌在学生的笔尖。这些小诗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而且很有创造性,得到了听课教师的肯定,这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现代诗的热情。

结 语

总之,教师只有抓住了现代诗的特征,通过反复诵读、揣摩品味、拓展写作,才可以让学生与诗歌产生共鸣,实现现代诗的教学目标。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读、品、写这三个环节并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在现代诗歌教学中,应引起广大教师的注意。

猜你喜欢
现代诗品味乡愁
乡愁
乡愁
穿越“四大走廊” 品味古今楚雄
仿写有模子,习作有样子——探究小学语文四年级现代诗教学
九月的乡愁
品味桂峰
破解现代诗的路径:我们试读几首好诗
回头一望是乡愁
拒绝撞包的好品味
“21世纪中国现代诗群流派评选暨作品大联展”评选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