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示范效能,让课文助力低年级学生言语能力快速生长

2019-11-27 06:24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徐秋琪
小学生作文辅导 2019年10期
关键词:小蝌蚪雷锋文本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 徐秋琪

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原始性的语言储备还不算丰富,基本的语言规则还没有建立起来。这种空白性的储备状态,正是学生习得语言能力、发展语言素养的重要契机。因此,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课文,彰显其严谨的示范价值和丰富资源,为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助力。

一、品味感知,借助模仿发展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从模仿开始的,而模仿的首席对象就应该是语文教材。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课文中精准的词语、典型的句式、独到的写作策略,都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重要载体。为此,教师就需要引导学生在深入实践的过程中对教材的语言进行品味感知,洞察其表达的思维,体悟其表达效果,在紧扣言语形式中进行模仿训练。

比如《小蝌蚪找妈妈》第一自然段中,作者以生动简练的笔触描写了小蝌蚪的外形,虽然着力不多,但作者选择了小蝌蚪外形的典型部位,契合了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如何彰显这一语段中的训练价值,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奠基呢?笔者展开了这样的教学:首先出示语段,引导学生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提炼出词串: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长长的尾巴,感受小蝌蚪外形的基本轮廓;其次,出示小蝌蚪的图片,在学生细致观察图片的基础上,再融入词串展开教学,感受语段中“大大”“黑灰色”“长长”等表示大小、颜色、长短词语在勾勒小蝌蚪外形时所起到的作用。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不仅凭借语言材料和图片印证建构起了小蝌蚪外形的特点,更深入感知了语言表达的精准与妥帖。为此,教师则组织学生进行迁移性模仿训练:如果描写一只蚂蚁的外形,我们该如何来介绍呢?教师相机出示蚂蚁的图片,引导学生围绕着课文的内容进行模仿训练:(1)蚂蚁外形最具特点的部位有哪些?这些部位分别有着怎样的特点?(2)尝试模仿课文中的写法进行实践表达。

由于学生认知能力的限制,在语言训练的起初阶段,他们就需要从课文中的示范性价值中进行模仿训练,在模仿的过程中进行感知与积累,在模仿中进行储备,为自身言语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浸润品悟,借助体验发展表达能力

任何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具体可感的情境,缺乏了情境的浸润与感染,语言训练就会变得机械而生硬,久而久之,学生的认知兴趣必然就会下降,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紧扣文本内容,创设贴近文本主题的情境内容,将学生的身心意识浸润在可感的情境之中,激活学生的表达思维。

如在《欢乐的泼水节》一文中在周总理与傣族人民一起参与泼水节时是这样描写的:“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其中,描写周总理的一连串动作“端着”“拿着”“泼洒”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动作,很多学生难以从中感受到周总理这些动作中所蕴含的对傣族人民浓郁的祝福之情,但事实上,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这些看似普通的动作所蕴藏的情感和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只有在具体可感的情境下这些情感和内涵才能浮出语言文字的表面。为此,教师围绕着这几个维度进行了情境的创设:(1)紧扣节日特点:通过图片和音乐的渲染,了解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在狂欢和祝福的氛围下,初步感知这些动作之下的隐隐期盼之情;(2)紧扣人物身份:一方是我国少数民族的普通群众,一位是国家总理,打扮成为普通民众的样子,与人们一起参与泼水节的狂欢,他是想借助这些动作表达什么呢?

在这样的情境渲染下,学生再次回归课文,深入阅读这句话时,就会认识到这些语言的背后所蕴藏的情感。教师可以相机组织学生从“端着”“拿着”“泼洒”这一系列看似普通的动词中探寻其背后的价值意蕴,让学生的思维从感知与理解的层面中转向倾吐与表达,真正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辨析考量,借助对比发展表达能力

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文本的语言再精妙、再生动,但是对于认知能力还相对浅薄的孩子来说,难以发现其中蕴藏的规律和精妙。如果没有教师的关注和引领,学生很可能会将其直接忽视。如果教师直接要求学生关注文本的语言,尤其是聚焦某一具体的语言点,就又显得过于生硬。为此,教师可以尝试通过改写的方式,将文本中精妙的语言省略,让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原本看似普通的语言在表达中所起到的精妙效果,引发学生的意识关注,为学生语言能力对生长提供辨析性资源。

《日月潭》第四自然段中:“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一层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篇朦胧,就像是童话中的仙境。”这一段文字的描写语言优美、写法精妙,如果引导学生就语言品味语言,学生的思维势必会陷入平庸之中。为此,教师将这段话进行了改写: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一片朦胧,美丽极了。在对比之中,学生发现省略掉的内容,比如“好像披上一层轻纱”和“就像是童话中的仙境”其实都是作者在观看了实景之后的丰富联想,没有了这些语句,仅仅以一个“朦胧”“美丽极了”难以让读者真正感受到日月潭在雨后的具体美感。为此,教师紧扣“好像披上一层轻纱”和“就像是童话中的仙境”这两处想象性部分,引导学生将语言文字转化为鲜活可感的画面,从而借助于文本语言勾勒出雨后日月潭的优美之景。

在这一案例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采用常规性方式,而是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改写,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让学生在对比的过程中感受到作者运用比喻和联想的写作手法所形成的表达效果,为铸造良好的学习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付诸实践,借助创生发展表达能力

语文教学的核心就是要关注语言,既要理解内容的过程中对语言进行品析与体悟,同时也需要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为学生的语言运用创设运用的渠道。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用实践不能仅仅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而需要在丰富积淀、激活思维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创生性表达。

比如《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首现代诗歌,诗人就围绕着“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的追问,分别例举了几个典型的画面表达出泥泞路上的脚窝就是雷锋叔叔留下的足迹,画板上晶莹的露珠就是雷锋叔叔洒下的汗滴,需要爱心的地方都会有雷锋叔叔的身影。诗歌的语言表达简洁而凝练,常常运用寥寥数语勾勒出鲜活的形象,而对于人物的具体言行并没有进行细致化描写。为此,教师就可以围绕着诗歌所罗列的画面,分别出示“沿着长长的小溪,冒着蒙蒙的细雨”和“顺着弯弯的小路,踏着路上的荆棘”这两句话,引导学生展开大胆而合理的想象:在这样的画面中,雷锋叔叔会怎样做呢?很显然这样的想象表达,并没有现成的句式可以模仿,也没有相应的模式可以套用,这就需要学生能够在激活自身表达意识的基础上进行创生性表达。为此,教师就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你在生活中是否帮助过他人或者接受过他人的帮助?将自己的经历与同伴进行分享——这样交流的价值就在于让学生从生活中收取素材,并为完成这一练习中的想象服务;其次,引导学生密切关注“蒙蒙细雨”和“路上荆棘”这两个画面,具体展现人物在这两个画面情境中的言行细节,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结合文本中的情境,为学生开辟了付诸实践的表达情境,为学生创生性表达空间的营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低年级学生语言表达的训练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教师要在遵循这种规律的同时,充分利用教材文本的示范性作用,在感知品质、对比鉴赏、模仿练笔和实践创生的过程中引领学生言语能力的快速生长。

猜你喜欢
小蝌蚪雷锋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小金鱼和小蝌蚪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小蝌蚪
小蝌蚪
写给雷锋
走进文本 走近大师 走出文本 走向生活